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摘要: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看待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人作为一个感性动物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大不相同。本文将浅谈中西方在爱情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西方、柏拉图、爱情观、等级制度、束缚
爱情是人类世界最为美好的感情,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舍生忘死!古代陆游与唐婉的悲情故事,范蠡与西施的悲惨爱情,苏东坡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至今成为千古绝唱。近代的罗丝与杰克,他们的爱情令人向往。同样的爱情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国家不同、文化范围不同、对事物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对待爱情也是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中国的爱情观
历史上,中国人对待爱情的观念与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绝句,充分表明了古代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期盼与执着。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及习俗极大的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在古代,中国的嫁娶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少去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是私定终身,是会被当时的人所唾弃的。男女双方没有自主选择对方的权利,在结合之前甚至都没有见面的机会,就更别说他们之间存在爱情了。古代的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妻子和丈夫的关系没有亲密和互助而言,而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从属关系,女子出嫁到夫家也可以说就是一个机器,一个工具,没有自由,更何谈爱情。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令人向往的经典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为爱化蝶的凄美爱情至今使人赞不绝口,曾有诗写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爱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在古代,美好的爱情总是被无情的拆散,因为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受低级制度的制约,他们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还有不少悲壮的爱情被某种政治因素无情的拆散,范蠡和西施就是被政治的替代品。那时的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有的只是永恒不变的利益。一个国家,一个帝王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进行政治联姻,拆散了无数彼此恩爱的情侣,试问这样的婚姻有爱情、亲情可言?
没有。
(二)、现代社会,人们对爱情的观点与看法
1、在表达爱情的方式上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制度、外贸商品逐渐涌入中国,并被中国人不断接受,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向中国靠拢。对待爱情的观念也是在这时被中国人所接受并不断的改变古代守旧的观念。
当西方文化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后,自由恋爱就成为中国破旧立新的标志之一。但是中国古代的保守的传统思想仍停留在人的思想中,他们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也是比较含蓄的。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爱情的表达,无非是一句“我爱你”,但是仅仅三个字却难以开口。他们彼此向喜欢的人表达爱意之前总是犹豫再三,怕遭到对方的拒绝。如果两个人原本是好朋友,在表白之后遭到拒绝,双方都会很尴尬,到后来也许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朋友,这样得不偿失。在我生活的周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原本两个关系要好的朋友,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觉就向其表白并对其穷追不舍,结果被另一方拒绝,到后来他们变成了陌路人,认识他们的人都为他们
论中西方的爱情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