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胡同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胡同文化》教案设计
汪曾祺
一、教学目的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的要点,体会作者由对胡同文化的描述流露出的情感内蕴
2、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重点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具体文句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初步体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四、教学设想
1、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2、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什么是文化?众说纷纭。比方说某人很有文化、河姆渡文化、北大很有文化氛围,一是从狭义讲,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状况或知识程度,二是作为一种考古用语来讲,三是广义讲文化是人们生活、意识、习惯、观念等的集合,也就是人类所创造的总财富,主要指精神财富。如此说来,许多人可能觉得高深莫测,探讨文化问题,必定是学者专家的“专利”了。其实,在生活中,只要用文化眼光来看,可以发现很多的文化现象,文化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比如吃叫饮食文化,穿称服饰文化,居为民居文化。
(多媒体展示10张邮票)
同学们看到的就是我国1988年发行的一组《民居》邮票,设计者选用了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来构图。上海的小洋楼、福建的土楼、内蒙的蒙古包、云南的竹楼和北京的四合院,无不是各地域独具特色的居民生活的缩影。
今天,就请汪曾祺,一位在北京住了几十年的老人给我们做一回导游,一起去串一串北京的胡同,看一看四合院,了解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
二、概括要点,提练精要。
(一)胡同,大概应该算是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态。作者以敏锐而细致的观察,介绍着胡同的诸多特性。有哪些特性呢?
(二)请同学自读1—4段,概括要点。
①走向(方正)
胡同②取名(来源多、俗、市井味) (多媒体展示)
(建筑) ③宽窄(社会阶层)、数量(多)
④作用(网络)、环境(安静)
点拨:在概括时注意首句、中心句、提示句、过渡句等一些句子。现成的可勾画组合,化繁为简,无现成的要自行概括。
(三)1、北京胡同与胡同文化有何联系呢?(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
学生找出第五自然段,齐读。
用文化的眼光看,民居是人类最为亲近的一种背景文化;从艺术的角度看,民居是人类生活的艺术写真集;站在历史的源头看,民居在人类之初就负载着伦理、民俗、信仰等众多的文化内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民居状态就能了解居民的文化状态。胡同与文化密不可分,胡同不仅影响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换句话说,也就是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因而,写胡同是一种铺垫,为写文化创设了背景。居住在胡同里的人有着独特的心理状态。
指导学生分段朗读6—12段(自行体会,适当点拨,个别范读,教师评点)
明确:儿话音的恰当应用;注意揣摩并(可略带夸张地)表现文句中透露出的北京人的独特心理状态,如一声“嘿!”道出内心的惊喜,美滋滋,乐盈盈,喜上眉梢,形神兼备。
2、概括要点
封闭⑥安土重迁
⑦过往不多
⑧易于满足(多媒体展示)
⑨不爱管闲事
⑩安

胡同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