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高结构与低结构教育活动的分析框架---朱家雄
任何一位老师的反思其实都是为了寻找、积累和建构“开展有效教育活动”的经验。因此,不论以何种方式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都应该是教研组进行反思的共同出发点和归宿。在这一前提下,就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根据活动性质相对分成低结构教育活动和高结构教育活动。尽管不同教育活动都应将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和教师“有意义的教学”作为评估活动是否有效的基本着眼点,但相对而言,高结构教育活动会更多关注教师预先计划的“有意义的教学”,低结构教育活动会更多关注幼儿自主、有意义的学习。
其次,教育活动有效性的高低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没有多大关联。这就是说,对活动有效性反思关注的不是“教育活动的过程重要还是教育活动的结果重要”这类问题,而是教育活动所期望获得的东西(不管是教育活动的过程,还是教育活动的结果)是否有又,教育活动期望获得的东西幼儿能不能得到,有没有得到。在反思教育活动所期望获得的东西是否有意义时,既要关注是否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又要关注能否保证文化的传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对“教育活动所期望获得的东西是否有意义和是否合理”的思考是不尽相同的。而反思幼儿能不能得到、有没有得到教育活动期望获得的东西,就是要关注教育活动过程能否保证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在园本教研活动的实际反思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两种分析框架:
一、高结构教育活动的分析框架
高结构教育活动的反思,分为对活动设计的反思、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以及对活动实施结果的反思。
1、对活动设计的反思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
通过活动期望幼儿学到什么?活动目标陈述是否明确和准确?
期望幼儿学到的东西是否有意义?(例如,教育活动目标与幼儿年龄特点是否相适应?教育内容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和需要的?教育内容是否是幼儿所处的文化要求的?等等)
教育过程能否保证幼儿学到教师期望幼儿学到的东西?
设计活动时遇到了什么困惑?是否对使用的材料作了修改和调整?为什么要这样调整?
如何改进所设计的教育活动?
2、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
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幼儿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获得活动设计中所期望幼儿学到的东西?
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幼儿通过什么样的学习获得了在活动设计中没有涉及却富有意义的东西?
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是否出现了设计活动说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是怎样及时处理这些问题的?这种即时处理是否需要改进?
3、对活动实施结果的反思,主要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
幼儿对实施的教育活动是否感兴趣?幼儿参与活动的程度如何?
通过教育活动期望幼儿学到的东西幼儿是否都学到了?如果有目标没有达成,为什么会这样?
从实际教育效果来看,期望幼儿学到的东西是否有意义?
通过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还学到的东西是否有意义?
通过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还学到了哪些在活动设计中没有涉及却富有意义的东西?
如何改进所设计和实施的教育活动?
……
二、低结构教育活动的分析框架
在所有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是结构化程度最低的一类活动。影响往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活动,因而教师需要通过解读幼儿的游戏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活动;同时,游戏虽然是幼儿自发、自主
教育有效性 朱家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