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教学目标
了解古诗词炼字型特点及提问方式。
掌握古诗词炼字型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古诗词炼字型答题步骤的初步运用。
难点——对古诗词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理解的把握。
课型:专题讲座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
(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讲评
参考答案如下:“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古人写诗特别注意锤炼语言,唐代和尚贾岛不是还有一个有关“推敲”的故事吗?
炼字的提问方式有如下几种: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用。
4、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等等
三、解答分析
炼字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可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符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才能魅力四射。所以答题的时候不能把该字该句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四、答题步骤
1、理解该字该句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字或句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参考答案:同意。
步骤一(解释含义):看,在诗中指回头望。
步骤二(展开描绘):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烘托或表达):只一“看”,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提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各抒己见后
赏析: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突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课堂训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阅读诗歌,指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学生课堂思考练习2-3分钟后回答并明确
参考答案:
(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