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汉语之论文.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汉语之叹词试论
———— 古代汉语论文
外国语学院
方圆
学号: 201305071014
2014/12/27
古代汉语之叹词试论
引言
感叹词是汉语中极为特殊的一类词, 在古代汉语中的应用更是不胜枚举。 其是一种特殊
的虚词,古称之为嗟叹辞或叹息辞。 《马氏文通》里称“叹字” ;严复《英文汉诂》中称“叱
叹字”。此外大同小异的名称尚多。
与古代汉语中其他的实词和虚词相比, 叹词算是十分有意思的一类了。 本文中探究的古
代汉语中的感叹词是指出现在句首,表达人们说话时的喜、怒、哀、乐、惊讶等情绪的词。
所谓的句中、句末感叹词,以及应答词、语气词并不在本文的探究范围之内。
一、 感叹词的界定
感叹词是不是语言成分?或者说, 感叹词不是词?这个问题就显得相当怪异了。 从汉唐
时代开始, 训诂学家们就把这类 “有所叹美, 有所伤痛之声” 、“心不平之声” 称作 “叹辞”。
而被誉为中国语言学现代化、语法学现代化开端的 《马氏文通》更是明确指出:凡虚字以鸣
心中不平者,曰叹字。至此,感叹词是词这个观念已是深入人心,令人信服。
但是汉语中的感叹词不能做句子成分, 不能和其他实词一起组合, 既没有形态变化也没
有词汇意义,由此人们对其词类归属争论不休。
我们认为这种争论可以通过更高层次的词类划分来得到解决。 词的各种语法功能概括到
顶点无非两种:与别的成分组合成句或做独立成分。因此,根据“能否与别的成分组合”这
样概括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大类应该是概括水平最高的了。 首先根据是否有组合能力把词
分为组合词和非组合词两大类。 其次在组合词内部根据能否做句法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
词能做句子成分, 而虚词不能。 而非组合词中则主要包括感叹词 (语气词)。通过这种方法,
感叹词的归类问题就可较好地解决了。
你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 既然把感叹词叫作词, 为什么不承认它们是词呢?如果它们不
是词,那又该怎么称呼它们?人们对于事物的命名只要抓住其主要特征就可, 不需要百分之
百的精确。由于语言符号有“约定俗成”的特性,也没有必要再给它们换个称谓。所以我们
依然称之为“感叹词”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词”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词有着极大的差
别。
对于感叹词与语气词的关系,大多数人都认为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如: 1、感叹词无
组合能力, 独立成句表达感情; 语气词有结合能力, 依附句子表达语气; 2、 叹词是封闭的,
独立于句子之外;语气词是开放性的,大都依附于句子; 3、叹词作句子独立成分;语气词
无独立性。
从语法功能上来看, 语气词有的功能感叹词也有。 至于感叹词独立性强, 可以单独成句,
语气词只能依附于句子的说法也不能证明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人们常常认为它们不属于同
一类别的另一证据是语气词常常出现在句尾, 感叹词常常出现在句首。 然而, 在一些古汉语
中,语气词的位置也不是位于句尾的,如: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人! ”(《论语 . 学而》)。
感叹词也有出现在句尾的,如: “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返其真,而我犹为人
猗!”(《庄子 . 大宗师》)。对于“猗”有诸多的争议,然而这也反映出了语气词和感叹词有相
当多的共性。
文言中的语气词和感叹词,有许多表示相似感情

古代汉语之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