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焦溪古镇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利用.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焦溪古镇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利用
摘要:江南水乡古镇——焦溪,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这种古典的美在成人的眼里是美轮美奂的,甚至有时候使人进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意境。而幼儿的审美观还正处在形成阶段,怎样使孩子们也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焦溪古镇的魅力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孩子们开始了探究古镇资源与幼儿教育的融合之旅。
关键词: 古镇资源;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84-01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又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多方位、多通道、多角度地积极开发、拓展、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们焦溪是一个著名的江南历史文化古镇,它有着丰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本土资源开发焦溪古镇文化园本课程,是以我镇本土的古镇资源为背景构建的园本课程。本土,是指幼儿出生成长的地方。本土资源,狭义的来讲就是指幼儿出生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社会发展等。从广义的本土资源来讲还包括幼儿所在幼儿园的园环境、师资状况、幼儿及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特长等。
我们焦溪古镇至今还保存有十分完好的明清建筑:满是粉墙黛瓦的临街古宅体现出先人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街道依水而建,房屋临水而筑,桥多、弄多、亭台多,真可谓是"水巷古桥多""人家尽枕河"啊!而牟家生态园就坐落于焦溪的镇中心,是一个融合了古镇资源与现代游乐园精粹的一个小公园,它里面有老房子、长廊、亭子、喷泉鲤鱼、海洋球、水上游乐船等。而我们幼儿园就坐落于牟家生态园的东南方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园中的古文化气息与一些孩子们喜爱的游乐项目每日目染着从那过往的孩子们。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为此,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我们根据幼儿在家乡半日游活动中的兴趣点及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了焦溪古镇中的牟家生态园作为孩子们发现、探究的一片小天地。

焦溪古镇文化,它还包涵了古桥、亭台、古式建筑、风味小吃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劳动文化。在课程开发中我园结合本镇古建筑的特点、特色,并从中挑选一些本土资源作为主题活动内容。
焦溪具有700余年历史,古镇东倚鹤山,北枕舜过山,南望石堰(芳茂)山,舜河依山流经。舜过山相传为远古时虞氏东巡有朱元璋老师焦丙墓、焦丙草堂。古街临河而筑,"面街背水户通舟,台榭高低临水际"。龙溪河蜿蜒东流,明清所建的青龙、咸安、中市、三元等精致古朴石拱桥,编织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美景。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我们开展了《焦溪古桥大家看》的活动,我们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来到与我园一墙之隔的三元桥。让幼儿观察、发现、讨论、体验、感悟促进其情感、态度

焦溪古镇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利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ady_ing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