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一:运动与参与(一)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目标】水平一对体育课表现出学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水平二乐于学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 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
(二)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水平目标】
水平一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运用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水平二
根据科学锻炼原理制订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知道如何设置锻炼的目标;
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个人锻炼计划;按计划坚持体育锻炼。
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学习领域二: 运动技能(一)获得运动基础知识(二)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四)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二)发展体能(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四)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
(1)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