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言绝句
杜甫是中国诗歌历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后世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诗史”。他是名人之后,奉儒守素的家庭文化对他的忠君恋阙、仁物爱民的思想有巨大影响,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诗中无论是对国家,对君主,对人民,对朋友,对妻子儿女,对兄弟姊妹,对陌生人,甚至对天地万物,一虫一鸟,一草一木,无不饱含深情。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这些使他的诗作既有思想深度又充满了艺术的美。
提到杜甫,我们会想到很多古诗,《登高》、《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兵车行》等等,不胜枚举。但仔细想来,在他众多被人传颂和称道的诗歌中大多是古风、律诗、乐府叙事诗,脍炙人口的绝句占很小的比例。事实也是如此,杜甫一生创作一千多首诗歌,绝句仅有138首,其中七言绝句107首。对于这107首七绝,后世学者褒贬不一,甚至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元稹在《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给了杜甫这样的评价:“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1] 元稹:《元氏长庆集》,
这样至高无上的评价包括着这107首绝句。而明代的胡应麟则在《诗薮》中云:“子美于绝句无所解,不必法也。”[2] 胡应麟:《诗薮》,上海:
同是明代的杨慎也批到:“杜子美诗诸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3] 杨慎:《升庵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对杜甫的绝句贬义十足。清代的学者对杜甫的绝句似乎比较推崇。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云:“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4]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由此可见古代的文学评论家们对杜甫的绝句有着千差万别的看法。
一、独特的思想内容
绝句源自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与音律关系密切,七绝产生于唐代以后,五言绝句也开始盛行。这一诗体虽然形式短小,篇幅有限,但因为可以赋予其声律,读起来韵味悠长,却也广为盛行。杨慎曾云
“唐人乐府多唱诗人绝句,王少伯、李太白为多。”[5] 杨慎:《升庵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之称。他处于盛唐时期,由于成名较早,他与当时很多名诗人交谊深厚,又因他被数次贬谪,去过许多地方,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这使他写出的绝句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王昌龄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三类题材为主,尤其是他的边塞诗豪爽清丽,清刚爽朗。和王昌龄不同,杜甫不拘于绝句只是抒发主观感情,而是扩大了绝句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绝句写应酬、咏怀、羁旅、山水,而且时事、政论、史论及民情风物都可以入诗,在杜甫笔下,几乎没有什么题材不能入绝句。
(一)正统的抒情绝唱
在杜甫为数不多的七绝中,《江南逢李龟年》历来被人赞誉称道。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6] 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
这首诗是杜甫绝
杜甫七绝研究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