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较图形的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等几个环节完成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比较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与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学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特殊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桂南等活动,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方法的多样性。体会图形形状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数方格及割补法在图形面积探究中的作用,积
累探索图形面积的活动经验。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借助方格纸直接判断图形面积大小,而应用“出入相补”对于不同图形面积的比较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自己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在问题解决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并且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与面积单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动手操作法法、讨论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此为依据,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把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获取新知,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习的有效性,突出《比较图形的面积》这个内容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练习巩固、拓展应用,全课总结,深化目标。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硬纸板)问:在这之前,你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学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我接着问:你知道哪儿是它的周长,哪儿是它的面积吗?指给同学看。
(注:明确图形的周长是指绕图形一周的长度;图形的面积是指所占平面的大小。)
2、师:任意拿出两个图形纸板,说说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让学生进行直观判断。如果两个形状不同,大小很难区分时,你有什么办法?——揭示课题:我们今天来探讨图形面积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内容的引入,可以轻松让学生将以前所学过的内容回忆出来。并通过“两个形状不同,大小很难区分时,你有什么办法?”这样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出示课本49主题图。
(1)在这些图形中面积有相等的吗?拿出已经剪好的附页2中的图
比较图形的面积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