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定义意味着:
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也研究动物。
心理与行为是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两者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行为: 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心理(即心理活动)可分为: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
意识与无意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两者关系: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反过来,心理活动也只有通过行为才能得到发展与表现。
心理学研究通过观测人的外显行为(一致、差异和关联),达到分析心理活动的目的。
二、心理学的目标
描述——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的描述行为
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预测——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
一、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
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
科学方法:就是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对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
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命题
假设的类型:
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
如: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高低影响团队的整体满意度。
团队凝聚力与团队的整体满意度呈正相关。
(二) 确定研究对象
被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样本:所选出来的少数被试。
总体:所有与样本同类的对象。
抽样:从总体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被抽到机会均等。
(三)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变量
操作性定义:就是对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重要变量/概念,予以清楚具体的界定。
如:研究小学生的智力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
(四)选择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及所提假设的类型来选择。
一般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
实验法
相关法
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五)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研究者通过某种方法获得研究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严格的统计原理,看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并作出解释。另外,根据样本情况,还需谨慎地将样本的研究结果推论到总体。
示例:期望效应研究
期望效应: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为现实。
罗森塔尔:在教育教学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期望会不会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问题:小学教师对学生智力发展有无期望效应?
研究假设:小学教师对学生智力发展的期望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显著相关。
研究对象:某小学各年级的教师和学生
随机抽样:每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
研究变量:
期望:高期望-低期望
智力发展:两次 IQ测验的分数的差
年级:小学1-6年级
研究方法——实验法
实验组:入选“有潜力名单”的学生,教师将对其期望更高
控制组:未入选的学生
研究程序
全部学生进行IQ测试
向教师告知,该测试成绩可以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业成就。提供“高分生”的名单。
一个学期后,进行第二次IQ测试。
计算两组学生的两次IQ得分的差
用t检验的方法验证IQ增长有无组别差异、年级差异
研究结果
被教师认为智力发展会有显著进步的学生,IQ平均提高幅度显著高于控制组。
小学低年级的期望效
心理学总结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