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最高级的一大类群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约30多万种,1万多属,占植物界的一半以上;我国被子植物约有3万种,根据其形态特征的异同,可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共300多科,8000多属。本章仅选择讲述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植物所在的科、属特征,以及个别在系统分类或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予以适当介绍。
第一节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被子植物在长期演化、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经典的植物分类学就是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进行的,现就植物常见的形态学术语简介如下。
一、茎
(一)茎的生活习性
植物茎的生活习性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类型。
(wood plant)
乔木(tree)乔木有明显的主干,通常树干高大。如松树、银杏等。
灌木(shrub)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基部分枝。如紫荆、月季等。
(herb)
一年生草本植物(annual herb) 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如水稻、花生等。
二年生草本植物(biennual herb) 生活周期在两内年或跨越两年得以完成。如冬小麦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perenniall herb) 植物的地下或整个植株能生活多年。如荷花等。
藤本植物(vine)包括木质藤本植物和草质藤本植物两类。前者如葡萄、省藤等;后者如草莓、牵牛等。
(二)茎的生长习性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几种(图14-1)。
直立茎(erect stem) 茎垂直立地,如银杏、小麦等。
平卧茎(prostrate stem) 茎平卧地面,如蒺藜等。
匍匐茎(stolon t stem) 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草莓、甘薯等
攀缘茎(climbing stemm) 借助于茎、叶等的变态器官攀缘于其他物体上,如黄瓜等。
缠绕茎(twining stem) 茎缠绕于其他物体上,如牵牛等。
二、叶
叶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变化较大,但分类地位相近的植物的叶形常常相似。
(一)叶的形态
1. 叶的质地
革质(coriaceous): 叶厚韧似皮革,如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L.)等。
膜质(membranaceous): 叶薄而呈半透明,不呈绿色,如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草质(herbaceous): 叶薄而柔软,如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等。
肉质(ulent): 叶肥厚多汁,如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ns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L.)等植物的叶。
叶形是指叶片的整体形状。不同植物叶形往往不同,叶形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植物中,叶形近似条形、圆形、椭圆形和卵形的情况很普遍,为了利于区分植物,往往根据叶片最宽处位置及叶的长宽比对这类叶形进行细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图14-2,图14-3)。
剑形(ensiform)和条形(linear)(线形) 叶的长宽比在5以上,前者叶片厚、硬,如凤尾丝兰(a filamentosa);后者叶片薄、软(如小麦),如为宽阔且特别长的条形叶,又可称为带状叶(如玉米)。
圆形(orbicular)、阔椭圆形(broad elliptical)和长椭圆形(long elliptical) 叶的最宽处位于中部,叶长宽比分别近1~、~2和3~4。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多为圆形叶;橡皮树(Ficus elastica Roxb.),多为阔椭圆形叶;八角(Illicium verum .),多为长椭圆形叶。
阔卵形(broad ovate)、卵形(ovate)和披针形(lanceolate) 叶的最宽处位于中部以下偏向叶基,叶长宽比分别近1~、~2和3~4。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多为阔卵形叶;女贞(Ligustrun lucidum Ait.),多为卵形叶;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多为披针形叶。
倒阔卵形(broad obovate)、倒卵形(obovate)、倒披针形(ob- lanceolate ): 叶的最宽处位于中部以上偏向叶尖,叶长宽比分别近1~,~2,3~4。玉兰叶多倒阔卵形叶;马齿苋叶多为倒卵形叶;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植物的茎叶花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