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罢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一书之笔记.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罢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一书之笔记
********** 12级旅游管理伍烨轩
一个阶级的形成往往需要诸多条件,除了社会物质生产的大发展以及其衍生的相应的制度结构外,人类由来已久的习惯、本能也许也发挥着一定的效用。但是因此却主观唯心地认为,一个阶级可以是由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本能、性格、习惯等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免有点失之偏颇。本书中,凡勃伦认为,“有闲阶级制度”是从原始的野蛮部落发展到未开化的阶段这一转变中逐渐涌现的。有闲阶级的产生最初表现在生产的业务分化上。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作为典型的庸俗经济学家,又是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祖,凡勃伦对于有闲阶级的产生原因,自然地归结为制度使然。在他看来,制度是思想和习惯长期孕育的结果,思想和习惯又缘于人类本能,所以制度归根到底是受本能支配的。有闲阶级的产生正是人类本能支配下的制度的产物。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上看,凡勃伦的说法似乎沦为“意识决定上层建筑”的不伦不类,全然忽视物质生产的作用。这一点也许正是考虑到为了维护其所依赖的资本主义制度————他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批评家”的角色下意图修补的制度。然而,笔者以为,论证一个说法的合理性,在无法还原历史的情况下,逻辑上的贯通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解释性显得格外重要,这样说来,凡勃伦的说法确有其可取之处。
在此,先归纳出凡勃伦于《有闲阶级论》中各章的主要观点,如下:
在第一章《绪言》中,他指出,有闲阶级制度是从原始的野蛮部落发展到未开化的阶段这一转变中逐渐涌现的。在原始的野蛮时代的爱好和平的生活习惯转向坚决好战的习惯以后,侵占与奴役就渐渐形成了,而侵占与奴役最直接的就造成了阶级区别。
在第二章《金钱的竞赛》中,他认为,有闲阶级与财产所有权同时产生。财产私有制出现以后,人与人之间就发生了占有商品的竞赛。占有财产并不是为了剥削别人,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和自尊心。
在第三章《明显有闲》中,他认为,占优势的阶级力图过有闲的生活,把参加劳动看作是有损体面的事情。他们日常从事一些没有实际作用的脑力劳动,如学习礼仪,讲求修养等。
在第四章《明显消费》中,他认为,财产上占优势的阶级为炫耀自己的优越和荣誉而进行浪费性消费,并由此衍生了“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
在第五章《金钱的生活水准》中,他指出,在竞赛心理和歧视性对比的指使下,有闲阶级总是不断提高金钱的消费水准,以适应荣誉准则。
在第六章《金钱的爱好准则》中,他说明了在财产私有的前提下,金钱财富成为了有闲阶级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
在第七章《服饰是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中,他指出,有闲阶级通过服饰的奢侈与不适用劳动的特点,来表现有闲和浪费性消费。
在第八章《工业的脱离与保守主义》中,他认为,当前的制度同工业发展已不相适应,但有闲阶级和贫困阶级由于远古残存的思想习惯而趋于保守,拒绝变革。
在第九章《古代遗风的保持》中,他指出,在遗传和自然淘汰下有闲阶级的性格特点以及这种性格与工业发展的适应性。
在第十章到第十四章中,凡勃伦分别从有闲阶级的尚武精神、信赖命运,宗教迷信,高级学识研究等方面论证,说明它们与金钱制度的相关性以及远古遗传性,进而否定它们与工业发展的联系。
事实上,凡勃伦所认为的有闲阶级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炫耀性消费”,并避免进行有用的“生产性劳动”。生产与非生产是界定有闲与非有闲的标准

读罢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一书之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