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水的三态转化到水的空间分类,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水循环联系地球四大圈层,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结合实例说出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探究水灾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在第二章学习过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水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心理上有亲切感,只是缺乏现象与地理原理规律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据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空间思维和动手等能力。
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1节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是生命之源,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大家生活中经常见到洗过的衣服晾晒后变干,衣服中的水去哪了?学生回答:蒸发到大气中了。那大气中的水可能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再次成为我们的洗衣水,这就构成了水体在自然界的循环。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生活中云雨雾雪等自然现象
观察图片回答:水有哪几种存在形态?(液、固、气)
三种形态水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呢?(相互联系、转化)
观察图片回答:水体的空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
海洋水:最主要水体 %
陆地水:最重要 %
大气水:数量最少 %
【过渡】陆地水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资源。
陆地上所有淡水都可被人类直接利用吗?(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而作为占淡水总量2/3作为淡水主体的冰川,目前把它作为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小结】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发紧张。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然现象现象,认识水的不同形态
让学生直观感受水资源的宝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水循环
【课件展示】不同类型水体之间运动转化,引入水循环。
概念(学生回答)
水循环主要环节与过程
读《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②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什么?
③画一幅水循环示意图?用箭头表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并用文字说明各箭
水循环标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