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2 2
1
2 2
2001 年第 1 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
诸葛忆兵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2)
[摘要] 宋代帝王“与士大夫治天下”,文人士大夫的经济、政治待遇都发生了重大变
化,社会上形成“以文为贵”的风气,文人士大夫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他们重义轻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宋社会于内忧外患中支撑三百余年,士大夫这种精神
面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士大夫精神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420(2001) 01 0107 06
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发展历程中,两宋时是,作为个体,皇帝的能力、精力、时间都是有限
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演变阶段。宋明理学就萌的,他必须要依赖某一政治群体或某几个政治群
芽、形成于这一时期。与这种大的思想演变相适体,委托他们共同治理国事,共同组成权力中心。
应,两宋时期的士大夫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具历史上,皇帝或信任后妃,或仗恃外姓国戚,或依
有了不同于前人的内容特征。这又与宋代文人士赖亲近内臣,或依靠同姓宗亲,中央权力机构中分
大夫境遇的巨大改变密切相关。那是一种新的历别出现后妃、外戚、宦官、宗室擅权的局面。这四
史环境中孕育出来的新的人文精神。种基本政治势力之外,就是士大夫阶层组成的文
官集团了。
一、帝王的治国方针和士大夫成分的改变宋代开国帝王,深刻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特
别是唐朝兴衰盛亡的历史,对后妃、外戚、宦官、宗
追溯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面貌之改变,首先室四种政治势力深具警惕之心。《邵氏闻见后录》
必须讨论赵宋新王朝治国思想的改变。每一时卷二十载:
代,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总是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仁皇帝问王懿敏素曰“: 大僚中孰可命以
位,进而对社会的各种观念、思潮的形成发挥重要相事者?”懿敏曰“: 下臣岂敢言!”帝曰“: 姑言
影响。赵宋帝王的基本治国思想,最终将落实为之。”懿敏曰“: 唯宦官、宫妾不知姓名者,可充
宋代士大夫的一种特殊境遇,进而内化且表现为其选。”帝怃然,有间,曰“: 唯富弼耳。”懿敏下
士大夫们的一种精神新貌。拜曰“: 陛下得人矣。”
1 帝王治国的基本方针:与士大夫治天下对此,皇帝与士大夫之间达成了共识。元丰
封建专制政体的权力结构呈金字塔型,皇帝年间,吕公著对神宗说“: 自古亡国乱家,不过亲小
处于塔尖,由他支配权力并操纵权力的运转。但人、任宦官、通女谒、宠外戚等数事而已。”神宗深
[收稿日期] 2000 10 11
[作者简介] 诸葛忆兵(1959 - ) ,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宋代文
史。
— 107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1 期
以为然。《(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03 ,以下简称试。”《( 长编》卷 9) 太宗雍熙二年(公元 985 年) 三
《长编》) 所以,宋代帝王对这几种政治势力都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