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一、孔子生平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他曾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问题
孔子有怎样的人生追求?
为什么孔子会有这样的追求?
幼年求学
讲学授徒
从政治鲁
献身文教
周游列国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
私学兴起,学在民间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梁漱溟(1893—1988)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孔子有一种精神,又为宗教所不能有。这就是他相信人都有理性,而完全依赖人类自己。……便是教人反省自求一条而已。除了依赖人自己的理性,不再依赖其他。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
②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二、开创儒家思想
01
02
03
二、开创儒家思想
礼的思想
仁的思想
中庸思想
:
:
礼的含义:周礼
实践方法:克己复礼
礼的思想
01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等级秩序。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开创儒家思想
礼的地位、评价:
地位: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
评价:有思想保守一面,但有利于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仁的含义:爱人
实践方法:忠恕
仁的思想
02
三层内容: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c、统治者以德治民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
(先生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二、开创儒家思想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思想的地位:
仁的具体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刑杀、节用爱民
——政治主张
对于普通人: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但仁爱有等级。
仁的评价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