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水文
第五节冰川
冰川是陆地上由终年积雪积累演化而成,是具可塑性、能缓慢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其中南极和格陵兰岛面积占1465km2,,全球冰川总储量为 2 ,%,其中约 99%分布在两极地区,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之一。
冰川
四川海螺沟冰川
新西兰冰川
天山1号冰川
一、终年积雪和雪线
高纬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常在0℃以下,因此,降落的固体降水(雪)不能在一年内全部融化,而是长年积累,这种地区一般称为雪原(snowfield)(或终年积雪区、万年积雪区)。雪原区只有少数陡峭的山峰无冰雪覆盖。
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snowline)(也称平衡线)。雪线不是几何学上的“线”,而是一个带。在这个带内,年平均固体降水量恰好等于年融化量和蒸发量。雪线以上年平均降水量超过年融化量和蒸发量,固体降水才能不断积累,形成终年积雪;雪线以下,正好相反,不能形成终年积雪。
西藏雪线
雪线
雪线
雪线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地海拔超过该地雪线的高度,才会有固体降水的积累,才能成为终年积雪和形成冰川。雪线的高度受气温的支配,但降水量和地形也有影响。
首先,雪线的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温度低雪线也低。一般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所以雪线的高度也从赤道向两极减低。如赤道非洲雪线为5700-6000m,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m,挪威在1500m左右,北极圈内则雪线已低达海平面附近。
其次,雪线的高度与降水(雪)量成反比,降水(雪)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雪)量越小,雪线越高,根据纬度因素,赤道附近雪线应是最高,事实上,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如图示)。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雪)量比赤道附近少造成的。
自然地理学赵志忠第五节冰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