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与培福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5-16 17:46:22 繁體版
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好运用,不要乱花,不要贪得无厌,如果没有财产,就应当凭自己的手脚、技能去努力奋斗,这就是所谓定命论和造命论。但是世间的事往往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譬如一个很规矩的人,他对于祖先遗留的财产,或是自己辛勤的所得,都知道省俭,或者父祖没有什么遗留,会凭自己的苦力或技能,与生活挣扎,俾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他们的前途是绝对光明的。可是他偏偏受到天灾人祸相逼而来,疾病缠身,无法摆脱。一家老小,生活的鞭子,鞭得你抓耳摸腮;无路可走,这不是为我们想象不到的吗?过去有个书生,他的老婆死了,他在节痛之余,作了一付挽联来表示他的悲苦。那联语的上联说:“七八年夫妻,少米无柴空嫁我”,下联是“三两个儿女,大啼小叫乱呼娘”,我们从这联语中,可以想象得到贫穷人的苦况,,开商店、办工厂而遭遇到失败的,,当然都是有作有为的好人,他所以遭致失败的道理,一般地说,就是运气不好,在佛教说,人们的运气之所以不好,就是过去没有惜福和培福。能惜福,可以使你原有的福报,也就是应得的享受,还有剩余,落能培福,可以使你自己的福报,永远享受不尽。就如有钞票存在银行里一样,一方面节省而不乱花,一方面把挣来的钱不断向银行里存储,那你这存款,当然不会用尽。所以以你无形的福报,加上自己的资本,配合上吃苦耐劳的干劲,自然会左之右之,无往而不得意了。
什么叫做惜福呢?就是珍惜物资,哪怕极平常而极便宜的水电,在我们出家人的家教上,都是不肯多用的,非用不可就应当用,可以不用就绝对节省。像花上千儿八百块钱来请一席客,这在我们出家徒中,即使在任何一个太平康乐的时代,都是绝对不该有的事。但是在豪商大买,官僚阔人,就不算一回事了。纵然眼前这极艰苦的时代,一天吃一只鸡的人家,还是有的。什么叫做培福呢?就是当你有吃有穿,或吃不了用不完的时候,节省一点下来,对于贫疾交迫的人,加以救济。慈善公益,于大家有利的事,,尽一点供养。一钱不落虚空地,那些风云际会,既富且贵,享用不尽的人,都不是偶然的。
我现在说两个故事给各位听听:明朝嘉靖皇帝有个宰相,姓名叫做严嵩,是个奸臣。他的儿子严世蕃做太常寺卿的官,父子同恶相济,植党营私,总揽朝政,杀害忠良,把个国家弄得不成话。至于奢侈,那是更不消说了。严世蕃要吐痰,
只要咳嗽一声,就有围绕四周的美女,仰起面孔张开嘴巴来接他所吐的痰。当时有人定他个名字:肉唾盂。严嵩在故乡的公馆里,门客家人不知有多少,每天从他那厨房内,水沟里流出来的鱼肉白米饭多得吓人。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恰好严公馆附近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每天率领小和尚到水沟里把白米捞起来,洗净晒干,日子久了,竟堆满了一屋子。后来严嵩的奸情败露,嘉靖皇帝把严嵩撤职,严世蕃坐牢杀头,财产充分,严嵩老来没有依靠。也是他作恶太多,所以,没有人可怜他。还是老和尚慈悲为怀,收留了他。他在庙里吃了好久以后,有一天很难为情地对老和尚说,我很对不起你,当我势力正大的时候,却不晓得有你这么一个好邻居,从来没有在你庙里积一点功德,现在穷了,反而来消耗你,我真惭愧!老和尚安慰他说:相爷不要难过,你现在吃的不是我
惜福与培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