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障碍设计
浅谈无障碍设计
摘要:简述了无障碍设施的由来及法规、政策,在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实例,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国际上对于无障碍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于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XX年6月,《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从XX年8月1日起实施。XX年由建设部等单位联合发出《XX年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要点》,更体现了我国对无障碍环境的重视。
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等要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人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的国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二)无障碍的室内布置
无障碍的室内布置应从多角度方面考虑:其一,在平面安排上,应使家庭弱势群体使用的起居室和卧室尽量朝南,以便获取更多的阳光,利于杀菌和增进健康状态;其二,空间及设备尺度要适宜,过小使用时会受到限制,过大会感到房间空旷,来回走动费力;厨房用具高度应便于操作,厨具下部宜有空档之处,方便坐轮椅操作;其三,有方便行动的辅助设施,弱势群体在蹲、卧、起、坐、行等一系列活动形式的转换中需依靠辅助设施来完成;其四,有周到的室内细部处理,室内地坪避免设置踏步,地面要防滑等。
我市无障碍设施的现状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城贵阳的第一条盲道建始于XX年,建在宝山北路的人行道上。随后,部分新修、改建的街道也相继增设了盲道,如滨河路、神奇路、中华南路等,一些银行和新建广场等公共场所也修建了方便残疾人行走的无障碍通道。据了解,为推动和加快贵阳市区无障碍设施建设,贵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方便残疾人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的通知》,市残联、建设部等部门也组织了建筑行业中有关设计、施工及监理部门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培训。要求在市区新建、扩建的人行道上铺设盲道及坡道,在住宅、居住区进行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方便残疾人出行。
目前,龙洞堡机场、市图书馆、大十字广场等公共场所均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市区主要街道无障碍通道已达100多公里,主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中面积为5万余平米。据悉,今后省
浅谈无障碍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