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原始居民点.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原始居民点1、组成:成群成片的房屋及穴居组成;一般范围较大,居住较为密集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区分2、位置:背山面水、土地肥沃的高地;阳坡;靠近河流的二级台阶上3、布局:生产与生活的简单分区住址与墓葬的分区布局的一般规律:小房子围绕大房子;重防御城市的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2、背景与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基础):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石器进入到青铜器”;(2)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直接原因);(3)精神文化相应繁荣发展:出现文字与新宗教;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4)频繁的战争《》:“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王权思想和严谨对称的规划原则,对后世封建王朝帝都建设的影响极大。春秋战国城市的特点:1、城市的型制大多为不规整,倾向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2、规模更加宏大;几乎所有城市都采取措施提高城防,高大的城池或高台兼防御与显示尊严。3、城郭有明确的分工。城:政治的中心,贵族王宫。郭:经济的中心,一般的市民住宅、手工业。城与郭有的相分,有的相重,有的分为内外两重,有的并列。4、城市分区发生显著的变化,商业经济区扩大,地位提高。城市用地中,经济性分区及居住区用地比例增加,政治性分区用地比例降低,说明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5、建立了一些离宫别苑,满足宫廷生活需要,一般建在城边或郊区。6、规划结构仍以不同形式体现,以宫为中心,突出轴线上的主导作用,前朝后市的结构布局。试述秦汉时代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1、郡县制推行的推定,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镇得到大量发展(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4、沿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贸易路线发展起国际商业城市;5、城市闾里制度建立,皇城为多宫制。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以宫廷为建构核心——以水系为骨架(渭水)——象天思想,以天体观念来建——京畿一体的“大咸阳”——排水系统完善——市肆——居住区(什伍之制,闾里布置规整)——园林(皇帝专用的禁苑离宫)汉长安城市规划特点1、改变传统的城廓之制,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一大城之内。2、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受《》的影响明显:(1)平面近于正方形(2)十二个城门分布在四面,每面三门(3)长乐和未央等主要宫殿位于城南部,东市和西市位于北部,“前朝后市”。3、宫殿占据城市大部分空间。4、因地制宜利用龙首山地形建立宫殿。5、设外廓,发展郊区县,建陵邑形成消费性城市,形成三辅制(京城、陵邑、郊县)。6、以区域层级功能分区作为城市规划结构基本的组织单位。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1、各朝逐步扩建而成;2、是我面的典型3、宫城居城中偏北,宣阳门至朱雀门为中轴线;宫城较为方正、规则;坊区较为凌乱;4、一系列城堡拱卫都城5、佛寺、:北方中原城市的残破南方和周边地区城市的崛起中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南升北降”城市建设:曹魏邺城开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格局,建业的发展带动江南城市

原始居民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