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之礼
1、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
3、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4、凡学之道,严师难堪。——《礼记·学记》
5、自天子以致于庶人,壹是比的以修身为本。——礼记
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7、一家仁,一·大学
8、量进以为出。——《礼记·王制》
9、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1、其德薄者其志轻。——礼记
12、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13、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14、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礼记·学记》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6、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1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1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论语》之礼
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5、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8、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9、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0、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1、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4、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1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1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17、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
29、席不正,不坐。
20、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21、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
2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24、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6、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27、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礼的格言警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