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学习体会
篇一:到华西村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到华西村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7月26日
(洒基镇磨嘎村党支部书记朱加尧)
一、所见所闻:到华西村听取老书记吴仁宝的演讲、新书记吴协恩的报告和参观华西村,看到听到的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华西村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一分五统求发展,共同致富意志坚,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华西村党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他们在处理积累与分配的问题上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统一经营体制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我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农村敢为城市先,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先后加入华西村大家庭。10年间,华西村发展快速倍增。华西新市村将在新10年里投资20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村庄里的都市”。
农村旅游前景广,交通便捷。气候宜人,住宿舒适,村内设
有中、高档床位3500多张,餐饮一次可接待5000多人,景点丰富,华西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西村的
“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座设计高度328米、74层的大楼总投资超过30亿元。微型建筑,在华西村也能看到克隆的长城和天安门等著名景。
物质文明高素养,华西村江南小村,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千万分之一。华西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全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华西特色,基本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
华西村重视对有贡献者的物质鼓励,并以优惠待遇欢迎外地人才到华西创业。为鼓励华西人养成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美德,华西村对每一户出现老寿星的家庭都给以重奖。华西村还重视从精神上提高村民积极向上的风貌。华西村每周有一次村民大会,每次参加的人都有80%以上,通过村民大会向村民介绍村里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华西人认识到,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的路是走对了。华西村还把自己的村名和吴仁宝的名字作为产品品牌,其目的是自加压力,鞭策华西人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在当今中国农村,许多村口的墙壁上刷着搞好计划生育,禁止偷盗、砍伐山林的标语口号。在华西村,则是巨幅语录牌代替了墙上的标语。华西村的领头人,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语录与总书记
江泽民的语录并排矗立。语录告诫干部们既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又要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劝说人们家有黄金万两,一日不过三餐,住房独占鳌头,也只睡一个人的位置。
严肃紧张与生动活泼的结合,华西村展现给人的,是卫生、整洁、安全、有序。但在另一方面,华西村又是轻松的。入夜,华西金塔下音乐悠扬,小吃飘香,许多外地的打工哥、打工妹聚集在这里,说笑,散步,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华西村在提高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也致力于提高精神文明的水平。在内容上,他们重点抓了理想信念和社会公德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他们采取了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步骤。从效果看,他们的经验是较为可行的。
沧海桑田伟业创,39年的艰辛创业,使华西发生八大变化:一是村民变灵;二是村庄变新;三是土地变多;四是产品变精;五是集体变富;六是生活变好;七是贡献变大;八是环境变美。要看这样的社会主义,就到华西村走走看看!要看
“三个代表”,就到华西村参观参观!要看“三农”,就到华西村观摩观摩!要看共同富裕,就到华西村去学习学习!要看“双思教育”,就到华西村!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和华西村党员干部,以其敏锐的发展眼光,抓住改革开放的好机遇,带领华西的党员干部,与时俱进,加快发展,进一步推动华西的“三农”变“三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步伐,力争在今后三
年达到
“两个一千”(一是三年实现销售1000亿;节约土地1000亩)的目标,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把30平方公里大华西村,建成一个更加名副其实、更加稳定和谐的“天下第一村”!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1961年建村,那时年分配水平只有五六十元,社员“吃粮靠集体,用钱靠自己”,地薄、队穷、人心散。如今村民住大房子,开小车子,房子都在400平方米以上,村里有小轿车400多辆,村民存款少的有100多万元,多的有1000多万元,摄像机、等离子彩电、中央空调等各种高档用品成为寻常之物,家家有人出国旅游过。华西村人富了“口袋”,不忘富“脑袋”。“六爱”:
华西村学习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