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的逻辑问题”解决方案
文//吴炳忠
一、存在问题
1、学生作文常常有在同一层面上绕来绕去的情况,一个论点,三个事例,强行得出结论。
2、主体部分的各段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逻辑混乱、不清。
3、段与段没有逻辑推进,没有清晰的思维推进痕迹。
4、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
二、解决方案
1、 原则:学会分析性写作。
学会分析性写作会很好的解决论证的逻辑性问题,因为分析性写作严格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一个符合逻辑规律的结论。分析性写作展开模式是阶梯式的,一次只前进一步,步骤递进明确,包含这一系列严密、连续的归纳、演绎过程。
分析性思维与直觉性思维不同,直觉性思维,它的结论的形成是没有明显的逻辑规律的,也没有思考的过程,结果直接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它的展开模式是跳跃式的,中间步骤被省略掉了。在其展开过程中,作者不能明确的意识到思考的行程,不能清楚的用语言将该过程表述出来,大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感。逻辑混乱的原因大概是直觉思维导致的。
2、 抓手:分解、分类概念。
解决论证存在的逻辑问题,我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入手。明确概念的内涵,然后分解概念的要素,分别分析讨论。如,责任:内涵是“分内应做的事。”分解为:1、分内的事。2、应做的事。3、假如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就应该承担过失;研究外延的范围,分类分析。如,责任的外延包括:个人的责任、集体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国家的责任、民族的责任;人类的责任等等(注意排序:逻辑顺序)。
当然不会都入题讨论,要依题而定,详略得当。吴炳忠
分解、分类是分析与综合科学思维方法在论述类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3、 措施:
① 纵向延伸、横向拓展。
纵向延伸是向上下延伸,内容应该是按“类、因、法、果”的顺序思考,构成逻辑链,逻辑顺序鲜明、突出。横向拓展,就是抓住“类、因、法、果”其中或一个、或两个,向左右联系,抓住与要讨论的问题的相似、相反的问题,进步比较分析论证。
纵向延伸解决思考深度问题,横向拓展解决思考宽度问题,两者结合织成理群网,既寻找问题又寻找答案。横向是点的平移并列,扩大思考面;纵向是点的链接递进,推进思考向纵深发展。横向拓展是多角度、多层面;纵向延伸是推进深入。吴炳忠
② 学会推理。
归纳、演绎是写作思维中最一般最常用的推理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方法。
归纳法是根据对于某类事物中的对象必然性联系的分析,推出有关该类事物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就是从众多不同事物中寻找相同点,归纳就是归纳出相同点作为一般结论。演绎法就是运用一般原理推出对个别事物的新认识的思维方法,是从理性抽象推演到感性具体。吴炳忠
归纳的实质是概括,演绎
“论证的逻辑问题”解决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