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 1图书馆交往功能的进阶过程在漫长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形成机制、规划目的、发展动力、与人的作用关系不断演变。图书馆经历了从藏书阁到信息集散地再到知识中心的演化,而今后的演化方向将是文化交往中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随着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新技术工具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唯一获取信息的地方。程焕文先生说:“自因特网兴起以后,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历史就已经随之结束,如今如果哪个图书馆还号称自己是信息中心,一定会令人笑得满地找牙。”这意味着,图书馆必须改变功能定位,从人的需求出发。渴望交往、渴望思想上的互通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后的精神渴望。即使是被称为“宅男”、“宅女”的这类人,也同样渴望跟志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网聊、以及联机游戏其实都是他们在寻找志同道合者的表现。作为社会人,不能永远在网上交流,需要在现实有一个交流的渠道和场所。当社会学、人类学等更加关注主体精神的人文学科介入图书馆价值和功能后,图书馆的功能也从狭义的图书资源使用延伸到了广义的社会行为。 ,图书馆发展早期,对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得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图书上,即重视在资源上满足读者的需求和业界的指标。彼时读者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上图书馆,图书馆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坐等读者上门即可。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图书馆也确实在信息集散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图书馆建设和功能取向往往偏重于过度的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而漠视其情感和精神价值。这一时期的图书馆更多的是一个物质工具,一个满足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和平台,可以称之为“工具图书馆”。 “交往功能”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较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主体价值取向在不断进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提升,图书馆基于这种大环境,开始注重生态、人文、精神、思想等,环境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开始作用于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中。以前图书馆一直宣称“以人为本”,实际上,这时期的图书馆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图书馆开始更多关注“人”这一行动主体以及图书馆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世界。空间也是“人”的空间,是“有意义”的空间,是一个人与人、人与图书、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空间,而非存在于主观意识之外冰冷的客观世界。社会学理念下的图书馆彻底摆脱了传统服务范式,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图书馆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傲立于读者面前,而是真切地认识到读者的地位和重要性。②图书馆价值取向提升,不再单纯考虑资源数量、空间大小等物质标准,而是更多考虑身处其中的人的精神需求。图书馆空间的塑造也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空间上,而是向社会空间拓展,试图为读者创造更适宜、更和谐的氛围。这个层次的图书馆可以称之为“交往图书馆”。 2建设“交往图书馆”的思路 、归属感,最好莫过于使客体渗入主体的思想和爱好。在图书馆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读者参与,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图书馆空间建设既要考虑图书管理的环境要求又要考虑读者身处其中的感受。首先,其总体要舒适宜人,更多考虑主体的舒适性和交

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b21547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