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今年是建党九十四周年,又一个“七一”即将临近。细数入党已十二年,从热血军营到交通运输执法岗位,总有一身制服陪伴着我,我深知这份职责的重量。作为窗口单位的谏壁船闸,处于和船民打交道的第一线,我们既要当交通行业的螺丝钉,为民服务,热情执法,又是共产党员形象的代言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者,承载了党的责任和使命。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誓词,对于80′后党员的他来说,誓词就是目标、就是标准、就是行动,“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大家’幸福‘小家’才幸福啊。”这是一名80′后党员身体力行后的深刻体会。
我的读书故事
要说书,我还真谈不上是一个爱书的人,对于书,我总是漫不经心,有意思就读,觉得没意思就放弃,不过在我班上,爱书人士还真不少,在广阔的校园之中,看到成群结伴的读书人必定非本班莫属。在我心里,似乎读书是消磨时间的一个利用工具,而对于他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次品尝,在老师的课堂里会经常提起有关历史人物及历史典故的时候,多读书的人将是最好的见证,我没曾真正去品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过,看似敷衍又无法从中真正吸取精华的体验,又谈何意义,真的只是敷衍罢了。
我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欧阳海之歌》。那是1969年,我13岁,书是我从村里伙伴那里借来的。那时“文革”甚嚣尘上,许多“文革”以前出版的优秀作品,被批判为“毒草”,县城书店里见不到,图书馆也被封存,而村里读书更难。好在一些伙伴那里还藏有一些旧书,如《三国演义》《家》《铁道游击队》《连心锁》《苦菜花》《迎春花》《破晓记》《烈火金钢》《暴风骤雨》《红日》等等。这些书,一般都没了封面,卷了边角,有的还前后缺页,没头没尾,甚至不知书名。但只要能借到,我便如获至宝,读之如饥似渴。
听说和经历的区别,在于能不能感同身受。与他并肩走过“”芦山地震,我更加明白父亲那句话的深意,“有灾难党员要挺身而出,没有灾难党员更要带头示范。”
我知道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在这个组织的活动中,让我加强了对党的认识,我为自己不断向党靠近而感到欣喜,我告诫自己要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松,好好学习,全面发展,在各方面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72年,我上了县城的高中,就时常有机会去逛书店。那段时间,政策好像宽松了一些,陆续有些“文革”前出版的长篇小说被摆上了书架,例如《创业史》《艳阳天》等等;也有一些新书,如《沸腾的群山》《渔岛怒潮》《海岛女民兵》《高玉宝》(根据旧版改写)《金光大道》,还有一些短篇小说集。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我便不惜代价买来,视若珍宝。那时买书,需要向母亲要钱,我们家“富有”的时候,也只有七八块钱,还时常出现亏空;而那时生产队社员的口粮不够吃,母亲还要用这些钱保证一家三口“不断顿”。现在想来,也真难为了母亲。
读了两年高中,那时不兴考大学,我便回生产队劳动了,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什么农活儿都干,而且没日没夜。我最喜欢的农活儿,是浇地时“看畦子”,因为这可以使我有时间看书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eng1964101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8-11-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