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
面对目前扶贫开发工作的地位空前的重要,扶贫开发的作用空前的提升,扶贫开发的责任空前的重大,扶贫开发的任务空前的艰巨,扶贫开发的使命空前的光荣,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惠民生、促发展、奔小康的政治高度,向全市人民吹响了扶贫开发的总号角、下达了扶贫攻坚的动员令,我市务必在2018年基本消除贫困人口,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但就如何从细从实从快做好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仍是全社会特别是扶贫移民部门必须认真思索和探究的课题。为此,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乡镇、村社广泛调研,就如何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系列探讨,为我市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打好扶贫攻坚战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地处**,位于**中游,是典型的革命老区、移民大市、边缘丘陵山区于一体的农业县级市,全市总人口89万,其中农业人口68万。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XX年继续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止XX底,全市454个行政村中有339个贫困村,万贫困户,万贫困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1%。通过XX年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目前,我市尚有21385户贫困户、61807人贫困人口。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为: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27948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17444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3866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24814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
二、贫困现状
一是贫困人口比例偏高。全市339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70%左右,同时,因病、因灾、因劳动力缺乏返贫现象呈上升趋势。二是主导产业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竞争力较弱,人均收入普遍偏低,主导产业不明显,全市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多数农户一直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无明晰种养产业的贫困村占80%以上,无增收项目的贫困户占85%,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三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绝大多数边远老区村和库区淹没村未建立村小学,只有乡镇小学,有的农村孩子要走10多里山路才能到乡镇小学上学,求学路远。四是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贫困村的村书记、村主任年龄都在60岁以上,精力不济,积极性不高,带动力不强,对贫困村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缺乏示范和引领作用。五是贫困户创收方式单一。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文化和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的村民,他们对脱贫致富技术和就业技能几乎一无所知;贫困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数占到80%以上,但由于缺知识无文化,务工仅靠体力劳动的收入甚微,粮食生产仍是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六是居住环境条件差。土木结构仍是贫困户的居住主体,尤其离乡镇、离公路较远的村民更具显现,比例达到50%以上,还有5%左右的贫困户住在低矮潮湿的土墙、竹坯房内,一年四季通风飘雨,日子艰难。七是“五缺”现象严重。在调查中了解到,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引导、缺劳力是贫困户想脱贫但无法脱贫的主要障碍。这部分所占比例达85%,因灾、因病及其他因素致贫返贫的占3%,人多地少,无耕种的占1%左右。八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主导产业和项目支撑,就业能力差,门路少,由于自然的原因,贫困户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