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技巧: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语境
1、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例如——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作比较:通过比较显示异同,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例如——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者用松鼠和山鼠的生活习性作比较,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小动物,进而突出了它驯良、乖巧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列数字:使说明具体、准确,令读者信服。
例如——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
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
 
*举例子:使说明更具体
*列数字:准确,具体
*作比较:突出特点
 
二、答题时注意以下内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
解析这类问题不仅要回答“说明语言准确、严密”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
1、先答“不能删去”,然后解释那个词的意思。
2、解释删去这个词后句子变成什么意思
3、写上固定句子:不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三、答题示范
例1:2005年河北省中考题: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句子里的“容易”能否去掉?
1、不能去掉,因为“容易”表示小麦患“赤霉病”的可能性大,
2、如果去掉所说的内容就绝对化了即小麦就会生病。
3、不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能否去掉?
1、不能去掉,因为“几乎”是对“到处都有”的限制,意思是石拱桥在绝大部分地方都有;
2、如果去掉,表示处处都有。
3、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3:……其实,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1、不能去掉,“主要”表示大部分功劳在于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但不是全部。
2、如果去掉“主要”,就表示功劳全部都在高折射率玻璃微珠,
3、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4:……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加点的词“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1、不能。“仅仅”强调时间短,突出老虎数量减少之快,
2、如果去掉,就表达不出这层意思了。
3、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例5:“光污染也扰乱了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一词中“昼伏夜出”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不能。以“昼伏夜出”加以限制,说明光污染主要是扰乱那些夜间活动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
2、若去掉“昼伏夜出”一词,则对象不明确,容易引起误解,
3、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6: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很多其它问题,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
2、如果去掉“之一”,则表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这一个。
3、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7: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加点的词“日益”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