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目的要求:
1. 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2. 了解本文采取对话方式、反复辩难、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雄辩力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辩论,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进入新课:
1. 导入:
(学生5分钟填空)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字------,--------末期----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的散文集,它是----------------------------- 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3. 字词预习。(10分钟做完)
1、重要字音:
冉( )有颛臾( ) 社稷( )
虎兕( ) 出于柙( ) 毁于椟( )中
2、通假字
(1)无乃尔是过与?( )
(2)是谁之过与?( )
3、古今异义词:
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⑵、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⑶、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3、词类活用:
⑴、则修文德以来之( )
⑵、既来之,则安之( ) ( )
(3)、今不取,后世比为子孙忧( )
4、重点实词解释
(1)、则将焉用彼相矣( )
相夫子( )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
(3)、无乃尔是过与( )
是谁之过于( )
(4)、而在萧墙之内也( )
(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
5、重点虚词
之(1)且在邦域之中也( )
(2)是社稷之臣也( )
(3)夫子欲之( )
(4)是谁之过与( )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6)则修文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