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警读书体会
干警读书体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文简约,其意深远,虽寥寥数千言,却是一篇宏文巨制,充满哲理与智慧,后学者为之侧目,后世之文少有能与之比肩者。我每次研读都有新得。
《大学》之意,郑玄《礼记注释》说,“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朱熹《四书集注》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我觉得朱熹的话很有道理,因为《大学》通篇看来,讲的就是怎样做人的道理。《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古人修身的另一个目标是品德修养,品行是道德、是诚信,品行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综合体现,品行不是建立在职位、权力之上,品行不是自认而是公认的。古人有“一日三省吾身”的思想境界,有“日日弹尘,天天洗脸”的精神境界,有“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仁者以厚德载物”的诚信和拼搏精神。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多读名人励志故事,常思修身修能之德。作为一名人民法官,首先必须明确作为一名法官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加强“德”与“能”的建设,积极投身到全心全意为民司法的实践中,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业绩。无论是“秉持真理、胜败皆服”的法官宋鱼水,还是我们身边“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背篼法官郭兴利,亦或是“心存大爱的法官妈妈”陈燕萍,他们都向我们展示了人民法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法治信仰的热忱追求,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的学习榜样。更向我们昭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才能在各种形式下不迷失方向,只有坚守法治信仰,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像郭兴利同志那样对社会底层群众满怀深情,才能让法治的阳光更好地洒向千家万户,让法治的雨露更好地润泽辖区的每一寸土地,这也是我们基层法官立德修身为民的应有之义。
古语有云:“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而再来,名节一亏,终身不复。”修身为本,以民为怀。永葆为民清廉的本色,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是我们坚定理想、坚守信仰的终身追求,这就要求我们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公正司法;要求我们要以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感受得到的方式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中国是礼仪之邦,人情世故复杂,而家庭、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等又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对于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xx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每个人预防和抵制腐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官是社会各界瞩目的对象,人民群众对法官的标准高、关注度高、期望值也高,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加强廉政修养,牢记
“五个严禁”,时刻提醒自己不碰“高压线”,正确把握自己,谨慎交友、约束业外活动。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家庭助廉的作用,家庭不仅是拒腐防变的一道重要防线,更是预防和抵制腐败的重要阵地。要采取多项措施和形式,努力营造廉洁家风,全力创建廉洁家庭。在家庭中培养淡泊名利、昂扬向上、遵纪守法、和谐温暖的氛围。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对于广大法官而言,则更要适应时代的潮流、社会的发展,必须更多一份主动、多一份努力。始终保持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学习态度,做到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并且持之以恒,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读书而更加充实、更有品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让我们少一些交际应酬,少一些上网刷屏,静下心来拿起书本,沐浴书香,每天坚持读书,以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学习毅力,永不满足,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治中正义的守护者,让我们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法治信仰和饱满的司法热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为民司法、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篇二:
党课学习《党章》心得体会
近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再一次学习了《党章》,对我们国家共产党党员标准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我谈谈对"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方面的认识。
十四大党章第一条至第四条,明确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提出了三项最根本的要求,是党员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第一,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我觉得,这一规定,反映了党员条件的本质,明确规定了党员应该是什么样
干警读书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