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九公寨下的教育手札(杨安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皖西好老师”
评选材料
推荐单位:裕安区石板冲乡中心学校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满目青山夕照明
——九公寨下的教育手札
卷首篇:喝着淠河水长大
我,杨安庆,一个喝着淠河水的孩子,长大在九公寨下。1981年9月,跨出师范校门的我迈上家乡学校的讲台。我很感激,也很激动,因为我赶上了一个崭新的好时代,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是党的好政策惠顾了我。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我已变成了一个两鬓花白的乡村老教师。三尺讲台,几度春秋,我无怨无悔,只因为我将有限的生命热力投身给了我所钟爱的伟大教育事业。还有什么比我所服务的事业更有意义的呢?如今,九公寨上万木烂漫,回顾与教育结缘的大半生,甘苦自知,百味杂陈。
敬业篇:呕出一颗心子,拖着半截病躯
石板冲乡曾是个落后贫穷的乡镇,石板冲初中更被称为大六安教育版图的西伯利亚!当年,外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多半不愿意来这工作,而本乡的不少人又想方设法脱离此“苦海”,结果呢,造成学校严重缺编,在此工作的同志就不得不超负荷工作,一人顶两人的活儿,工作环境恶劣,工作量大,待遇差。几十年前,满怀教育理想的我来到这里,略带兴奋地发现:这儿,不正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吗?!
我是土生土长的石板冲人,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中国有句古话:“儿不嫌母丑”。自从教以来,我就一直以这样的理念教育学生的:要让学生热爱祖国,首先得从热爱家乡做起,让孩子充分懂得家
乡的振兴富裕,要靠我们家乡人民自己动手,勤劳奋斗;而家乡的振兴必须从振兴家乡的教育开始,教育的振兴也就历史性地落在我们师生身上了。“打造家乡的未来,孩子们!我们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勤奋学习,埋头苦干,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家乡人民的养育之恩!”我常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当然,我是这样说的,够自己也是这般做的。吃苦也好,受累也罢,我心甘情愿扎根在石板冲这块热土,躬耕于教坛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扎扎实实地工作,就是对党和人民的最好报答。正是凭着这个信念,我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走过了三十五年春秋。也正是这般走来,使得我成为学校里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成了石板冲乡上上下下、家家户户喜爱的班主任。大半个世纪,我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山区孩子们身上,艰苦的生活之锤,轮番捶打我;工作的困难炼炉,煅烧着我。春寒秋肃,朝乾夕惕,废寝忘食,如痴如醉,我是如此倾心于这么一场瑰丽的事业!
随着时间推移,年龄渐增,我的健康状况越来越不理想。末稍神经炎、关节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缠扰着我,而且经常因感染而出现咽喉红肿,声音嘶哑,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需要2至3粒的含片,但是病痛并没有耽误我一天工作,我也没有向上级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还有好几次,有着优越工作环境的一些同学主动向我伸出援年,要调我出山沟沟,甚至要我改行,都被我婉言谢绝。我的心里回荡着一个声音: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我,我更不能没有山里的孩子!
更巨大的困难来自于我的家庭。我的妻子身体虚弱,经常生病,儿子小
时也是三天两头发病,而我的父母又年迈(双亲均已七十多岁),老老小小,家里家外都落在我一个人的肩上。咬咬牙,这么几十年,淌风淌雨,居然也挺过来了。面对困难,这些年唯一的骄傲就是从没有给单位添过一丝麻烦。
2012年,一次课间时间,我不小心在教学楼的楼梯上崴了脚,造成了趾关

九公寨下的教育手札(杨安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