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教案.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
(教案)
任课教师:覃青必
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班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
绪论:科学的产生及其反思
一、现象界及明晰性要求
1、现象界作为一个自在的世界,本来是混沌一片的,只是在人的视域中,现象界才呈现出它的明晰性。
2、人对现象界的明晰化:人通过其特有的时空性、归纳与演绎思维、因果律把本来混沌的现象界明晰化,从而把握、控制现象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时空性:人活在一个四维的空间中,即单向的时间和长宽高三维空间,康德认为,人的时空性是先天具有的,它是人存在的前提。
归纳与演绎思维:归纳即把某方面相似的东西归纳为一类并形成一个抽象的概念;演绎即从抽象的概念推导到一个个具体的事物。
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而从其原因必然会得出某种结果。
二、科学的产生及其分类
1、科学正是在人类企图解释、把握、控制现象界的欲求下产生的,科学是我们企图控制世界的基本手段。
2、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作用的不同,我们拥有了各种不同的学科及科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各门学科宏观地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知识学。
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经验分析法为研究手段,目的在于解释、控制自然界,比如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化学等等
人文科学:以人自身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经验分析法、实用主义、现象还原法、辩证法等等为研究手段,目的在于解释人的行为,并给人提供行动上的规范与指引
知识学:以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为研究对象,只要有逻辑学、语言学等。
3、根据研究方式、研究理念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
形而上学:摈弃经验分析法,以超验的世界为研究对象,企图给人与世界一个终极的解释与把握,主要是精神性的信仰意义上的。
形而下学:主要以经验分析法分析可感的现象界,企图给人与世界一个现实的解释与把握,主要是物质性的功利意义上的。
三、反思唯科学主义
1、形而上学的衰败及其原因
怀疑论:怀疑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庄周梦蝶)
价值专制:布鲁诺事件
2、形而下学的兴盛及其反思
经验主义的局限
科学的预设问题
讨论:科学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讲:伦理学及其学科性质
第一节:人及其道德诉求
一、《蜘蛛侠》给我们的思考:一个具有超能力的人,如何保证他不为恶?
二、人的特点:人能力非凡,但人性又既善又恶,于是对人的约束就成为必要。
三、人的自我立法:人的约束只能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这就是人的自我立法。这种约束本身是一个悖论,因此也造成了人的困惑,但这种约束对人来说又是必须的。
四、法的约束和道德的约束
法的约束靠外在惩戒和人的趋利避害起作用,道德的约束靠社会舆论和人的良知起作用。
五、道德约束的必要性
相对于法的约束,道德的约束更能体现人的自由、尊严与价值,人能自律的行为却用法来强制往往使人丧失价值感。
第二节:伦理学的定义
一、道德约束的普遍性及伦理学的产生
道德约束总是让我们从应当或不应当、正当或不正当、善或恶的角度来观察、评价、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这种约束是普遍的,从而导致社会上一系列客观的道德现象,包括人对道德思想的思考、道德原则的设立、人的道德实践等等,这些道德现象需要一门学科专门去研究、归纳、总结,并加以体系化,从而导致了伦理学的产生。
二、道德与伦理的词源变化
1、道德
“道,所行道也”,愿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道理、普遍的规律、终极的法则;“德,得也”,原意是得到、收获到的东西。“道德”两字连在一起就是认识了道、依道行事后而“内得于己,外得于人”。
《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伦理
伦即人伦,指人的血缘辈分关系;理即玉石的纹理,引申为条理、原理、道理。“伦理”即调整人伦关系的条理、原理、道理,也就是伦类的道理。
《说文解字》:“伦,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治玉也。”
*词的演变
从词源看,道德比伦理更具有形而上的品格。只是到了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ethics这个词时,因找不到对应的日文,就用中文“伦理”来翻译,然后这个翻译首次被严复引用,进而成为汉语界公认的译法。
从此伦理学就成为专门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一门学科,而道德则专门指称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和行为准则。
三、伦理学的定义
研究人的道德思想和现象,解释人的道德行为,确定人行动应当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从而引导人的道德实践的一门科学。
*道德行为的特征
道德行为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道德行为关注的是人有意识、能选择的行为,人无意识、不能选择的行为没有道德含义。

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