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图,高锰酸钾实验步骤,制氧气高锰酸钾用多少,高锰酸钾实验步骤报告,用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高锰酸钾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试管口放棉花,氯酸钾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实验1、连: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2、查:检验装置气密性
3、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4、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5、点: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6、收:收集气体
7、离: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8、熄:熄灭酒精灯
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三、实验中思考的问题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验满?
“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使学生从单纯的注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尝试,我感到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学生创设新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效果良好。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针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总结。

,引导探究
,自主探究
,构建新知
,总结升华

1、关注学生实情和需要不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在方法上做得不够到位,应该注意到个体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教师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育才会取得成功。
2、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愿把机会让给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与学生平等地走进学习过程中,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候还是有放不开手的思想作怪,不能大胆地、放心地把机会让给学生,在这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帮助学生建立对原子构成的初步认识。
教师可以运用讲授法、启发法帮助学生运用思维模型。该思维模型在前面学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时已经初步建立。教师可以运用科学、难度适中的讲授帮助学生学习原子的构成。例如: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