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及治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及治疗
胡建平1 李珊珊2
(1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南昌330077;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南昌330008)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中医药疗法;认识;综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乳腺增生症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所引起[1]。在育龄期妇女,该病为临床最常见之乳腺疾病,约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5%[2]。其发病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年龄相关性,30岁以后患病率即逐步上升,40~45岁达到高峰,50岁以后发病率则急剧下降;另有统计数据显示以31~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达到51%[3]。本病虽非肿瘤亦非炎症,然患乳腺增生症者乳腺癌之发生率较之健康妇女高2~4倍[4]。目前,西医对该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而中医对该病之认识有其独到之处,疗效亦颇满意。现据历年文献资料阐释如下:
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认识的发展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癖者,痞也,中医即指痞块,据其病理因素可分为寒、痰、饮、血、食癖等,具体是指乳房出现形状、大小、数量不等的硬结肿块。首次将乳房肿块命为“乳癖”并将其列为专病讨论诊治者见于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乳癖,此症生于正乳之上,乃厥阴、阳明之经所属也……何谓之癖,若硬而不痛,如顽核之类,过久则成毒,如初起用灸法甚妙”。《外科正宗》则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该病之病因病机:“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病,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忧怒伤肝,郁结即成。”邹伍峰《外科真诊》中亦对该病之病因病机作了一定的阐述,并提出“乳癖”有癌变之可能,即“乳岩之变”:“乳癖乳房结核坚硬,始如钱大,渐大如桃、如卵,皮色如常,遇寒作痛。总由形寒饮冷,加以气郁痰饮流入胃络,积聚不散所致,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内服和乳汤,加附子七分,煨姜一片,即可消散。若年老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以免发生乳岩之变”。他如《医宗金鉴》亦认识到本病调治不善而有恶变之机。综上所述,乳癖是指隐匿于乳房的包块,可随情志之喜怒而消长,因其发生癌变的概率大增,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且育龄妇女应具备未病先防之理念和知识。
2 乳腺增生症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失调在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而心情不畅、情绪不稳,性生活不和谐,或者生活环境变迁,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以及长期应用含有激素的化妆品等,均可引起人体内分泌紊乱而导致乳腺组织增生。有相关研究表明[5]:乳腺增生症与女性年龄、月经紊乱、哺乳、孕产次、人流次数、药物避孕、焦虑、BMI(体重指数)等因素有关,与文化素质、职业、乳腺胀疼性质、病程长短、乳腺肿块部位无关;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女性的身心保健。另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6]:乳腺增生症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患者的个性特征对心理问题有显著影响,提醒在对乳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优化个性结构,改变消极归因模式,普及相关预防性知识,积极改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肝、胃、冲任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湿、食等病理因素参与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肝气不疏中医认为,乳房位于肝经循行部位,肝藏血,女子以血为用,故乳房之病多与肝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及治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nhongz2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1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