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独特的民族风》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之第三课《独特的民族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并分析教材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学生通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初步对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对于他们各自的音乐特色有所掌握,能够很快的分辨出各自的音乐特点,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讨论今后我们该如何传播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其人民长期的居住地区特点、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短调”最具代表性。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本课选取了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歌中用生动的比喻和含蓄的语气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
藏族音乐可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五类。在本节课藏族民歌选取的是《宗巴朗松》这是一首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的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
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等音乐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民族风格。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其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寓意深刻;衬词中有长有短,在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本节课中新疆维吾尔民歌选取的是《牡丹江》,虽是一首爱情歌曲,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气势宏大,各区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2、教学目的:
1、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维吾尔民歌《牡丹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2、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民族乐器等
3、分析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与该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关系。讨论如何发展及如何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3、重点、难点:
1、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维吾尔民歌《牡丹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解决方法:本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类似于中央10套《探索·发现》栏目的风格,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课件中音乐、视频(包括传统的音乐风格、现代的音乐风格)的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到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从中有能够掌握各民族的音乐特色,从而能够分辨去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同时也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体会或者是学生自主、分组讨论等不同的组织方法,能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音乐。
4、教具准备
播放音乐的设备:影碟机或三用机或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二、说教法
1)问题聆听法: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

《独特的民族风》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