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总结.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唯物论主义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时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6、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7、什么是矛盾?它有哪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9、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1、马哲认识论与其他认识论的区别
答: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2、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缺乏了实践,任何认识是没有意义的。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其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及生产方式。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热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