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摘要本文论述了目前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分析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意义和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普遍不高的原因,探讨提升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即关爱、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教育学生积极归因;创新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学风;引导学生设定合理目标,增强职业体验等。
下载论文网/3/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提升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实现某一行为目标前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与感受。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作为一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项重要职责,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一是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高中成绩大多数处于中下等水平,或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未能被本科院校录取。专科院校中,学生自我评价较低,自信心不强,成就感无从找寻,成为大多数学生最明显的特征。
二是高职学生的需求层次不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按层级逐渐升高。由于高职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绝大部分学生都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就读的学校,部分学生到校后甚至放任自流,学生的整体需求相对较低。不少学生学习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或者担心因技能太差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学习带有一种强迫性,仅仅是为了满足择业的需要,处于低级需求水平。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就难以激发更高水平的需求。
三是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奋斗目标等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生活有差距,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烦躁、旷课、吸烟等状况。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转变为一切靠自己,这种反差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习上,由老师和家长管理督促学习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学习,这使得学生进入大学后,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很难适应,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能正确处理,有时还会引发人际交往冲突、学习障碍等状况,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是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刚经过紧张的高三生活和高考,上了大学后终于摆脱了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另外,高职学生成就动机水平普遍较低,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毅力。大学生活的自由时间相对较多,许多学生却不能有效利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
二、提升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
一是关爱、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必须深入学生当中,密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生为本,关爱学生。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必须重视学生的想法与感受,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言语引导和适当鼓励,让学生得到重视。这样,学生才会逐步建立起自信心,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教育学生积极归因。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遭遇失败与挫折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积极归因,鼓励学生走出困境。学生的归因方式与自我效能感存在因果关系。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通常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将失败归因于
浅谈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