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实现服务业转移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媒体热炒的“央企总部迁出北京”的热潮渐渐回归理性,专家、学者们纷纷表态“不应该叫外迁,其实是转移。”“转移的根本是功能的疏解和产业的转移。” 专家分析,一些需要借重首都资源的企业,势必会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业务调整,将目光落在北京周边的区域。《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公布后,将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而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城市定位与产业方向越发受到关注。为此记者特别采访了多位专家,从政策以及产业方向等角度一一解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看好滨海新区 “之所以要求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是由于目前北京定位于政治文化中心,待政策落实后,或导致企业发展与所在城市定位不符,业务受限。而在短期内受多方因素影响,不能通过硬着陆的方式完成企业迁移。企业亟需拓展自身业务,因此企业的二级部门或新生业务应结合企业自身与北京周边区域的特点选择性落户。”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从屹表示。 从屹认为,北京目前存在的央企来看,一些制造业在北京已经失去了生存的优势,先进制造业向外移转是基本趋势。一些增量资源譬如软件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已经呈现向天津转移的趋势。“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北京的资源外移是一个重要的启动项。” 实际上,企业迁移的实质,是产业优化和产业的重新分配,是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呈现形式。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仍要注重借助首都资源,以打造“首都经济圈”为核心。在不能打破区域藩篱,实现资源的互相借重的情况下,企业在选择落户区域时,会更加注重交通、运输、人才聚集等因素。 从屹通过多区域的横向对比,分析各区域未来发展的契机。他表示,天津具有承接北京高端产业移转能力的区域是滨海新区。 从屹表示,武清作为京津冀三地交界,具有明显地缘优势。津南凭借打造海河教育园可能会形成自身特色,团泊这几年集中向旅游、休闲、健康产业发展,和北京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尚有一定距离,但不排除会吸附一些移转来的资源。“这三个区域只有打造自己的特色吸引力才可行,毕竟同滨海新区独有的开放和政策性优势相比不具备明显优势。”
京津冀一体化实现服务业转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