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黄埔院区)靳三庆庞婷麻醉苏醒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第二阶段: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整;第三阶段:呼吸道反射恢复;第四阶段:清醒(1)。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alsocalledemergencedelirium)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至今为止,EA的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仍是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一·EA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有数据表明,EA大多在麻醉苏醒期急性出现,多发生于拔管后十五分钟左右,TerriVoepel-Lewis等统计关于儿童的EA发生时间(多发时间拔管后3-45min;平均14+-11min),%,儿童大约12-13%(2),尤其在学龄前儿童,老年人的发生率亦较高。在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药物的干预。二·EA的危害EA不论是对病人本身以及某些需要术后安静的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对医护人员的人员配置产生了极大的干扰。一些病人躁动非常严重时会有暴力倾向,例如拔除引流管、尿管、胃管,肢体的不自主运动以及抬高身体有可能会造成手术切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而医护人员亦需要较多的人力来处理。并且在病人躁动时,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在一些心功能较差或并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是极其不利的。此外,在一些术后要求病人安静的手术,例如脊柱外科的手术、脑外科的手术、耳鼻喉科的一些手术,一旦病人躁动而未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得当,将对手术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根据高危因素来评判躁动的发生,进而预防躁动的发生,发生时能根据各个病人进行恰当的处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三·EA的评估标准EA的评级也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至今尚未有全球统一的标准,尤其在成人,尚未检索到合适的标准,在儿童则有一些分级标准,大致相似,列出一份具有代表性的分级标准:躁动评分可采用一个五点的分级来评估睡眠清醒,安静激惹、哭闹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严重躁动,定向障碍评分为4分或5分的大多需要药物干预(3)。四·EA发生的相关因素I麻醉原因::抗胆碱类药物的应用与麻醉后的兴奋呈正相关(4),氟哌利多、大剂量的胃复安、咪唑安定等苯二氮唑类药品(5),以及阿片类药物,如度冷丁。,包括咪唑安定(3)、依托咪酯、硫喷妥钠、氯氨酮,均有相关文摘提出可致苏醒期躁动。至于可挥发吸入麻醉药物,这方面有大量的学者做了试验研究,目前大多都认为这是引起躁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氟烷、乙醚、以及新一代的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地氟醚、异氟醚等(2,6)。在儿童方面,已经有一些未经历外科手术的试验表明,在去除外科手术的因素,没有疼痛刺激下,吸入麻醉麻醉药仍可引起躁动的发生(7,8)。吸入麻醉药引起躁动机理至今不明,这亦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之一。,Craveroetal认为快速的苏醒所导致的EA延长了病人停留于麻醉复苏室的时间,因此利弊相抵,并无特别优势(2,3,6)。吸入性麻醉药物短期内浓度急剧下降,拔管的时机掌握不合适,病人知晓,患者感觉已经恢复,但是意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