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究与教师发展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所长
研究员彭钢
讨论三个问题
1、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2、教师应做什么样的研究;
3、教师做研究的三项修炼。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与以往不同,我们有三种很好的认识:
一是从过程的角度考察,通过研究使教师成为反思者;
二是从意义的角度考察,通过研究赋予教育教学工作以乐趣和价值;
三是从结果的角度考察,通过研究使教师成为成功者。
教育研究的目的
教育研究的目的,一般来说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分析和把握,发现教育规律和原理,形成具有认识、预测和指导意义的成果,以拓展我们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形成教育的实践自觉。
在教育研究中,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直接指向研究成果的获得,研究成果的价值是判断研究好坏的唯一标准。
教师研究的目的
我们把非专业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研究(主要是中小幼教师),简称为教师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特殊类型,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获得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以普遍推广和运用;通过研究所形成的物化的研究成果退居其次,最为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锻造和凝结成教师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反思者和研究者的气质,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乐趣和意义,逐步成为一个能够把握复杂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成功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精神气质
我以为教师通过研究能够形成以下三种精神气质,对从事教育实践极为重要:
一是教育的理解力:把握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认识、判断、欣赏的能力;
二是教育的批判力:发现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问题、矛盾及症结并进行教育学分析的能力;
三是教育的建构力:改善教育实践和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理解力? 吉诺特:儿童语言的“秘码”
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初版于1965年,在出版初期,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很多国家。
在此书的开始部分,他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语言的“密码”问题,他认为有效的教育起始于儿童语言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才能够获得有效的沟通。
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故事
妈妈带着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园长带着她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小女孩看见墙上挂着的小朋友的画,说:“画得这么差,还挂在墙上”;看见地上有一辆玩坏的玩具汽车,说:“玩具坏了,随地乱扔!真不应该!”
妈妈与园长
妈妈:
感觉没有面子,很丢人,于是就说:“闭嘴,不要乱说”,“要有礼貌!”完全不懂女儿的语言中所传递的信息。
园长:
很镇静地回答:“小朋友画的画,无论好坏,都可以挂在墙上”,“玩具就是给小朋友玩的,玩坏不要紧”。
小女孩的担心与期望
小女孩语言信息的解码:
自己画画不好,还可能挂在墙上吗?
自己不小心玩坏了玩具,会受到指责吗?
女园长读懂了小女孩语言中的“密码”,她的回答小女孩很满意,很放心,于是愿意留在这所幼儿园。
教师研究与教师发展.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