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计划
豆沙镇长胜学校
2012年3月20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覆盖面广,数量大。我校360余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达到110余人,
2、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缺位,出现隔代教育。从调查结果来看,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主要依靠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过春节时才回家。留守儿童实际上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留守儿童父母对其子女一般是通过电话粗略了解儿童学习、生活、身体等浅层次的情况,有的2、3个月或半年才通一次电话,也有少数父母几乎不通电话。有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子女所在的年级及班级,就更不用说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性格发展等成长中深层次的情况了。其教育、生活等方面主要是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劳,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他们对留守儿童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和管理等成长的重要因素则被忽视,留守儿童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况。由于留守儿童自控能力不强、社会环境复杂、学习无用论等因素,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不强、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少数留守儿童有明显的厌学情绪,逃学、辍学对他们来说是常事。
3、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面临障碍,性格发展不健全。由于临时监护人不善于管理教育甚至不愿管理教育,长期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管理,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心理承受力差,不合群,个别留守儿童悲观消极、内心封闭、情感淡漠,存在抑郁自卑、自暴自弃、愤世嫉俗等心理障碍。部分留守儿童或养成了娇气任性、放纵随意的不良性格,或养成了乱花钱、部分留守儿童痴迷网络甚至陷入早恋。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难度。
二、工作思路
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以上的问题现象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1、大力发展学校的寄宿制教育,让留守儿童能够寄宿在学校读书。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一是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有助于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可以并有效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实行寄宿制办学,可以不断缩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教育质量上的差距,有助于实现班级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充分发挥学校作用,给“留守学生”以特殊关爱。
①建立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②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准确掌握家长外出和临时
关于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及教育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