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词中的科学观.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词中的科学观
    中华古诗词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活力的,是那些科学与文学完美嫁接的诗句。固然,文学的艺术,首先是富于形象的语言艺术;然而,再插上富有理趣的科学的翅膀,她就会飞得更高、更远。
    “万紫千红总是春”与事物的多元性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春日》。它用“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等形象而又富于色彩的语言,阐释了“客观事物多元性”这样一个科学的命题。客观事物,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生存的权利。后来人们又由此演绎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诗句,形象地表明了人们对世界多元性的认可。
    “青山遮不住”与事物的必然性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的名句,历来为人所赞赏。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的钱其琛副总理,曾引此句向全世界表白了中国人民坚定的心志,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就像无数的青山,挡不住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一样,这就是事物的必然性。同类诗句还有,宋?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唐?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类诗句又形象地表明了先哲们对事物发展必然性的清醒的认识。
    “春江水暖鸭先知”与强调实践的第一性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的名句,苏轼对诗坛的一大贡献就是“理趣诗”,为科学思维的形象演绎,此句强调了实践的第一性:暖融融的春江水,只有畅游在水面上的鸭子们才能体验到;你若想了解某事物,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去实践,实践出真知,这就是科学。同样的名句还有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识庐山真面目”与反思个体认识的局限性
    苏轼《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同样事物的观察,立场、视角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更何况是置身其中?个人的认识视野就更受局限。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学会换位思考,才能使个体认知接近全面、客观、真实。
    雏凤清于老凤声”与新生事物的无限生命力
    李商隐盛赞其外甥韩翭诗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说明后生可畏,新人辈出,新陈代谢,不可抗拒。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中崛起、强盛的。这是“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形象的文学表述,如此经典的表述很多,如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清?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形象的诗句注入了科学的内涵,才更加熠熠生辉、启人心智。
“独树众乃奇”与客观事物的差异性
田园诗的创始人陶渊明云:“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这里陶老先生意识到,认知客观事物的差异性非常重要,差异才使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差异对人的眼球才有冲击力,大众所奇的是“独树”,所欣赏的是“奇文”,这和我们当今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是不谋而合的。王安石的“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也强调了“红一点”个性的重要性。客观事物差异性、独特性的魅力,在

古诗词中的科学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