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民不聊生,诗人许浑登城东楼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咸阳城东楼》一诗,其中的颔联更为千古名句。
风满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即是诗人当时的亲身感受,又是对晚唐政治形势的含蓄预示。一语双关,发人深省,富有哲理.
现多用来比喻国家大动荡前的征兆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哲理
“哲”者,智也。(《尔雅》) “哲理”就是指充满智慧能给人教益的道理或事理。
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2、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
1、王之涣《登鹳雀楼》
更上一层楼
古代哲理诗的赏析
例诗透析
教学目标
方法点拨
能力提升
1、通过鉴赏哲理诗的艺术形象来体会蕴涵在诗中的丰富哲理。
2、在熟悉哲理诗特点的基础上赏析哲理诗的理趣。
教学目标
基本思路
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观书有感(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例诗透析(一)
字面解读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观书有感[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清澈的方塘——
优美的文章
源头活水——
生活体验
比喻
*借景说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本体
喻体
(二)解读隐含理趣: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
原意
新意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联想
哲理诗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