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北师版六上P48 “生活中的比”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情境引入(幻灯片;奥运会奖牌榜)
1、学生观察奖牌榜,师提两个问题。
(1)中国的奖牌总数是日本奖牌总数的几倍?
(2)美国的金牌总数是中国金牌总数的几分之几?
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100÷25=4 36÷51=36/51
2、师谈话:刚刚这些问题,我们都是运用除法算式解决的,象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这两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关于比的知识。板书: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学生自学书本第68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
要求自学解决问题:
(1)什么叫比?怎样读比,怎样写比?
(2)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构建模型。
师: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
板书:100÷25=100:25
引导学生认识比的前项,比的后项和比号。介绍比号的小知识:十七世纪,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两个量的比包含有除的意思,但又不能占用÷,于是他把除号中的小短线去掉了用“:”表示。
学生思考100:25等于多少?
师指出:4叫作这个比的比值。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比值的方法: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老师示范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中国的奖牌总数与日本的奖牌总数的比是100:25。
请学生仿照老师的书写,写出美国金牌总数和中国金牌总数的比。板书:
教师组织学生回到奥运奖牌榜,自己找两个量来说一说,写一写。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
2、师谈话:我们刚才学习了什么是比,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那大家看看,下面这些幅图里面有没有比呢?
学生看书P49,要求解决问题:
(1)有哪些信息呢?要解决什么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2)先让学生填表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4)总结:路程和时间的比,比值就是速度;总价和数量的比,比值是单价。
(三)实践应用。
同学们学的很好,不但能从题目中找到比,能从图画中找到比,那你从我们的身边找到比吗?
1、引导学生写比:教室里的比。
男生( ),女生( )
我们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注意比的前后项顺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