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改进纸的简介: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把文字记录下来。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丝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公元 105 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Come with me.
让我们一起回到蔡伦的年代,看他们是如何造纸的吧~!
你们看懂了吗?
体验活动
请4位同学分别用纸、布头、树叶、竹板写写画画,说出自己的感受。
我的体会是:
算一算
东方朔有一次给汉武帝写了封信用了三千根竹简,公车府派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把这封信抬进宫,武帝在宫内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我想考考大家的心算能力,算一算:如果一根竹简写10个字,那么这封信大约有多少个字?
如果品德书每页可以写1500个字,那么写完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多少张纸?(?张)
一本品德书大约11万字,如果用竹简写,需要用多少根?(11000根)
一根竹简大约重50克,用竹简书写的品德书大约有多少公斤重?(550公斤)
造纸术的传播
通过以上的体验学习,我们知道了:蔡伦看大家写字不方便,所以改进了纸。而且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公元4世纪,传入朝鲜与越南。公元7世纪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世纪传入非洲与欧洲,结束了欧洲用羊皮纸书写,只有贵族享有教育的历史。
蔡伦改进造纸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