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各地中学语文教材不断翻新,有人称赞其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而同时也有出版杜再版重印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造捧。
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简而言之,就是带着任务的作文。试题往往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这则材料便为考生提供了两个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面对各地中学语文教材的不断翻新,有人称赞其“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是重印的民国时期的国语读本,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追捧,面对这两种现象考生如何看?“如何看”,这便是需要考生去思考解决的问题。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它较好地解决了新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性之间的矛盾,又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套作、宿构。
材料中的两种现象,前者其实体现的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后者体现的是要回顾过去,继承传统
。综合来看,就是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从哲学上来考量,传承与创新是既对立矛盾、又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么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从两者的关系入手来写“注重传承,开拓创新”,也可以把两者割裂开来,就其中某一方面来写,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义”或“不忘过去,继承传统的意义”。当然,考生还可以从语文教材不断翻新、受人称赞的原因,或重印民国国语课本受人追捧的原因,二者择其一,就其中一点进行剖析,只要言之成理,理之有据,令人信服即可。
★思路点拨★
一、从两者的辩证关系来写 可以开宗明义,亮出观点:在生活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中间可以举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举马克思的例子,他的《资本论》吸收了圣西门、傅立叶以及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屠呦呦的青嵩素,也是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验提取出来的。还可以举郑板桥书法的例子,郑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当然也可以从反面举例来谈,没有继承的创新,是闭门造车,终将失败,如邯郸学步的故事。文章最后再次点题,谈二者关系,强调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
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二、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义来写
可开篇点题,歌德说过:“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的确,一个人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就必须要创新。中间可举创新则兴、守成则亡的例子。如苹果集团,一路不断创新,成为业界龙头,而诺基亚一味守成、不知创新,最终由业界老大走向破产。结尾再次点题,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如创新是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创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浇灌枯
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善于传承,勇于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