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绿道网规划要素选择研究
摘要: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绿道要素的选择成为绿道网规划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山体城市的空间特征,对绿道要素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山地城市;绿道网;要素
由于山地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关键性生态过渡带、节点和廊道缺乏有效的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受到一定威胁。绿道的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其生态环境,绿道以生态缓冲区为生态基础,串联起重要的生态板块和生态廊道,有助于完善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还能吸收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本文力图以政和县绿道网规划为例,探讨山地城市绿道建设条件及要素选择。
1、资源分布与整理
政和县地处闽浙两省三市结合部,与七个县(市)毗邻,基本呈“八山一水一分田”分布。政和县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神秘、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先贤过化之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锥栗之乡、中国楠木之乡”之称,建设绿道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条件。
规划首先对资源进行整理,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绿化开敞空间、交通设施、水系及城镇分布。
2、绿道建设基础评价
根据现有资源情况以及相关规划,政和县具备建设绿道网的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
具备的优势
(1)政和县山水环绕,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极具吸引力,且县域水资源丰富,具有绿道建设的良好自然生态基底。
(2)政和县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城乡联系紧密,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绿道网建设一方面能满足居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能优化城市功能,引导城市空间布局。
(3)交通联系便捷。政和县域内有高速公路、省道等对外联系通道,是吸引周边城市游客的有力支撑,也是绿道网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
面临的困难
(1)绿道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的实施以及养护都需要合理的安排。
(2)城市建成区绿线、蓝线缺乏有效控制,给予绿道建设的预留空间不足,如主干河道两侧未预留足够绿地空间,沿河用地开发占用河道绿化,绿道建设难度较大。
(3)资源开发不足,保护不够完好。县域内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许多人文资源特别是历史古迹,保护不够完好,未经开发已破败,或改造后原有的风貌消失。
3、绿道要素选择研究
绿道选线原则
(1)与区域的交通通道与节点的连接
政和县绿道网建设结合融入区域的发展要求,考虑绿道与政和对外交通联系结点在绿道与对外交通结点连接的地方,可以设置停车场、自行车租赁点以及其它绿道配套服务设施,较好的使政和县绿道和周边区域绿道合理衔接,方便政和县以及周边区域居民通过交通换乘使用绿道网系统。
(2)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绿道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达性、可进入性和可观赏性。
(3)与周边城市绿道空间对接
政和县绿道网建设除了内部空间的连通性外,还要考虑与周边其它县市绿道之间的连通,提前预留联系的交界面。
(4)与“一城两镇”提升和城西新区建设相结合
政和县“一城两镇”提升规划提出了空间拓展和品质建设的新目标,而绿道网建设正是这一目标的支撑要素之一。
(5)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
绿道与水系相结合将是政
山地城市绿道网规划要素选择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