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昊昊
时尚,位于文化中比较贴近大众的层面,是属于社会流行的一部分,有时也是“流行”中颇具审美价值的那一部分。现已出土的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作品可以证明,不同年代里的社会时尚在文化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在笔者看来,便是社会时尚一直伴随人类向前演进的证明。尽管某些时尚特征并非直接源自文化核心而具有肤浅性,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流行之后,渐渐退出文化舞台。
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交融给社会时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时尚潮流的涌动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海水,汹涌而来、席卷而去。这篇论文就以21世纪的当代中国为立足点,以我们身边变幻不定的时尚潮流为审视对象,尝试着去提炼它们在美学方面的意义与价值。虽是管中窥豹,但对我们理解当代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与审美走向,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本文大致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的时尚现象,分别是:衣、食、住、行、非物质,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者观之,应该有种亲切感,不至不知所云。
衣。
无论季节,只要走上街头,你就知道服装潮流在时尚层面的重要性。种类、颜色、样式,花花绿绿、形态各异,真是什么都想到了,也什么都做到了。尽管如此,衣着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还是没有改变,就是蔽体与装饰。可以防寒保暖,可以美化视觉。今天的制造商们可谓把服装的这两个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从衣服的质地、颜色、样式、细节,匠心处处,创意各有不同。中国文化里一直有着崇尚朴素的价值取向,但适当的多样化对我们的生活明显有着点缀与丰富的作用,只是无需太标新立异,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这方面就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传承下去。
食。
“法国是一个有着两百四十种奶酪的国家”,戴高乐将军曾经这样自诩过。他虽然说的是法国,但有一个道理却是相通的:食物,与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成为其相当值得骄傲的一部分。这个道理其实显而易见,人打出生就必须吃饭,人的历史有多久,食物就陪伴了人类多久。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饮食早已发展成为丰富的文化。这其中既有自身的演进,也有对外来饮食文化的吸收——比如现在流行的各种西式快餐等等。至于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周边地区的输出与影响,那就不胜枚举了:鼎鼎大名的意大利面,可不就是咱老祖宗的发明么?日本的生鱼片芥末①,其实也来自中国大陆。虽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中国人什么都爱吃、什么都敢吃的脾性,也实在让人有些吃不消,这一条可能就不是中国文化中比较靠近精华的那部分了,笔者以为还有很多可以反思与改进的地方。
住。
关于住,在今天的中国,可以说的话题就太多了,牢骚也太多了,关键词也太多了:首付、房贷、蜗居、钉子户、泡沫、拐点
……等等等等。住房问题受到如此巨大的关注,酸甜苦辣,国人自知。“居者有其屋”,即便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也是统治者们必须实践的基本政治要求,更何况在生活水准日益发展的今天。这其中的问题,在各种媒体刊物上已经被讨论得很详细了,忧国忧民的多,杞人忧天的也不少,无须重复。只是有一个观点,却是笔者一直放在心里的:这世上的事,大凡逃不过一个道理,有升就有降,有涨就有跌。今天的房价几乎涨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国人跟进依然毫不犹豫,可将来呢?热点是会转移的,房地产不会永远是资金关注的中心②
论当代社会时尚的审美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