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卫生院工作制度
一、行政管理制度
(一)会议制度
:由院长、副院长、科主任组成,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随时召开。研究讨论卫生院发展规划和重大的业务、财务工作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宜。传达上级工作安排,小结上月工作,安排布置本月工作。解决预防、保健、医疗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对策措施。
:全体职工参加,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随时召开。传达学习上级工作指示和文件精神,公布本院上月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下月工作。
:每季度召开一次,由院长主持,邀请医护人员、乡村干部、乡村医生、门诊住院病人参加,征求对卫生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团结,改进工作。
:根据区级卫生局的安排,每月、双月或每季度召开一次。听取乡村医生和妇幼保健员上一阶段工作汇报,收集工作报表和资料,传达学习上级文件,总结上一阶段工作,安排布置下一阶段工作。必要时以会代训,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新技术、新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
以上会议均应有会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参加人员、会议议题、发言内容和会议结论。
请示报告制度
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院领导、区卫生局或镇政
府和相关部门请示报告:
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中毒、甲乙类传染病以
及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人时;
、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时;
,损坏或丢失医疗设备和贵重及毒、麻、剧、限药品,发现药品变质失效时;
;
,发生自然害
危险和安全问题时;
,药品、卫生材料和设备采购,房屋维修基
本建设时;
、修改卫生院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时;
、事请假、因公出差、院外会诊、接受
院外任务时。
(三)学习制度
1、政治学习:每一周或二周利用工余时间集中学习一次,由院长(或科室主任)主持,全院或全科职工参加,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法普法,进行形势教育。
2、业务学习:每一周或二周利用工余时间集中学习一次,分别根据卫生院或科室业务学习计划进行,并根据不同专业组织职工参加,定期考试考核。
(四)卫生制度
,卫生院应成为卫生模范单位。
,搞好污水、污物、垃圾处理,按规定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具的毁形、消毒和销毁处理,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建立每日清扫和每周大清扫的卫生制度,要认真搞好室内外环境和个人卫生。
、竞赛、评比,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植树和栽花,绿化美化环境。
赔偿制度
、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卫生院财产损坏、损毁或造成经济损失的,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部分赔偿或全部
赔偿。
,
经有关人员证明可免予赔偿,但要填写报损单。
,药品失效、虫蛀时,应调查原因,按责任大小和情节,部分赔偿或全部赔
偿。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制度
1、报告病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三类共37种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2、报告方式: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由首诊医生负责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院内传染病病例和村卫生所报告的传染病病例均由卫生院疫情报告管理人员电话或网络报告
区疾控中心。
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电话或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电话或网络报告;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通过电话或网络报告。
4、医务人员对疑似病例确诊后,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时,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订正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由疫情管理人员订正报告。对已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的,应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注明死亡日期。
5、对结核、艾滋病、鼠疫等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应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访调查,发现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
6、应指定专人对门诊登记、住院登记、检验登记等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发现未报或漏报应及时督促诊治医生填卡并进行网络报告。
7、疫情管理人员在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进行重点
镇卫生院工作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