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值
先说一个和工作有关的事。
作为一名人才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世上从来不缺漫天要价的候选人,以及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公司。
如果被以上任意一种高危生物统治地球,我们都得失业饿死。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调整期待值,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不要自视过高,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这样劝说也大都无功而返。
后来,我们琢磨了一套更有效率的方法。对公司,我们送去符合工作要求的人以及符合工资档次的人,比较之下立见分晓。对候选人,让他们面试一圈,吃几个闭门羹,才能让他们低下高傲的头。人教人不乖,事教人才乖。调整期待值,说的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自傲,也不自贱。
六十多年前,心理学家福勒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证实人们会为自己度身订造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是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放诸四海皆适用。他把这个现象叫做巴南效应。
这个实验展现了一个事实:大多数人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比如绝大部分姑娘对自己的评价是“长相中等偏上,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偶尔有点小脾气但总体性格良好”。
对自己有所期待不算是件坏事,但是认定了自己天生就是带有驾驭潘驴邓小闲的命格,难免就会有困扰。一位姑娘自身条件一般,偏偏要走公主路线等王子来亲吻,结果还真成了王子的白马,被人骑完就走。执迷不悟的同时也错过了身边的有情郎,再回头为时已晚,只能在斗战剩佛的道上一路走到黑。轻则情场屡战屡败,耽误光阴,重则落下个
“全世界亏欠我”的暗黑人格。
当然了,期待值的调整也可以对付那些负能量。
日本有一句打趣的话,女孩子是圣诞节的蛋糕。这句话除了恭维年轻女生甜美可人秀色可餐之外,更多的是传达一个残酷的信息:过了25就不值钱了。
中国的女孩子们大多也会有这种苦恼,长辈们少不了“循循善诱”:趁你年轻
期待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