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
系别:护理系
层次:高职高专
班级:
教学
方式
讲授√
讨论□
示教□
其他□
课程
类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其他□
题目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课时
安排
2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一)掌握产褥期的一些基本概念,熟悉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与心理调适。
(二)熟悉产褥期母体变化及产褥期常见问题的处理。
(三)能运用护理程序对产妇进行整体护理。
教学内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提问/举例/教具
产褥期定义及时间
第一节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子宫体子宫内膜宫颈阴道、外阴及盆底组织附件
月经
二、乳房的变化及泌乳
三、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四、消化系统
五、泌尿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七、基础代谢
八、皮肤及腹部的变化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
*
5
10
10
5
10
4
教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两方面三个时期:
第二节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一、生命体征
二、产后宫缩痛
三、恶露
四、会阴切开创口
五、胃纳
六、排泄
乳头皲裂
八、乳房胀痛
九、体重减轻:
十一、疲乏
十二、产后压抑
【处理原则】
【护理评估】
一、病史′
二、身体评估
三、心理社会评估
四、母乳喂养产妇的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一、一般管理
二、会阴护理
#
*
*
*
#
*
*
10
5
10
5
15
三、子宫复旧护理
四、乳房的护理
五、母乳喂养指导
六、促进心理适应
七、出院指导
【护理评价】
1
讨论、思考题、作业:
自学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及正常亲生儿的护理。
参考书目: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刘元姣曹来英主编《新编妇产科疾病诊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产褥期:胎盘娩出后至产妇各系统(乳房除外),恢复至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需6~8周。
第一节 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体的变化 产后子宫处于缺氧状态,其位置位于脐下1~2横指,并多偏右,以后在子宫收缩的缩复性及胞浆减少、细胞缩小的作用上宫体缩小,每天下降1~2厘米,于产后10~14天进入盆腔,6周后子宫恢复非妊娠状态。
2、子宫内膜的变化 基底层生长出功能层内膜,一般情况下,胎盘附着面需6~8周,而非附着处则需3周左右。在此过程中脱落变性的蜕膜随恶露排出。
3、宫颈的变化 产后宫颈口呈袖口样,产后一周宫颈恢复外形,宫颈内口于产后7~10天关闭,宫颈外口变为“一”字形或鱼口形或横裂形。
4、阴道、外阴及盆底组织的变化 阴道皱襞于产后3周出现,但其张力不能恢复至妊娠前状态;盆底组织通常需2~3周才能恢复其张力;处女膜在产后呈痕迹状。
5、附件的变化
月经:末哺乳者于产后6~8周恢复,而哺乳者于产后8~18周(平均6月)恢复。
二、乳房的变化及泌乳
产后E、P下降,对垂体生乳素的抑制减少,乳房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开始泌乳,一般在产后2~3天出现乳胀,可使体温升高,但低于38℃,并在24小时内恢复。
泌乳活动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状态、精神因素、营养、乳房发育情况、新生儿的吸吮能力等。
三、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复习妊娠期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产后42天行产后检查
产后坐浴必须在此这后
有利指导产后计划生育
产后血容量增多,至产后2~6周恢复正常,P、BP在产后初期可出现下降(P下降10~15次/分),但逐渐可恢复至正常,产后白细胞可出现增高,有可达30×109/L,血沉仍高,需6~2周才可降至正常。
四、消化系统 易出现便秘,主要与产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活动少等)有关。
五、泌尿系统 易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同时易出现尿潴留。
六、内分泌系统
七、基础代谢 产后仍处于较高水平,于产后5~6周恢复至正常水平。
八、皮肤及腹部的变化 产后6~8周时腹部肌肉的张力恢复,并出现陈旧性妊娠纹。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产后,产妇需要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及新家庭,这一过程称之为心理调适。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确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及承担母亲角色的责任
一方面:要接纳一个新的家庭,调节好从夫妇两人生活方式到夫妇和孩子三人的生活方式。
经历三个时期:
1、依赖期:产后1~3日
2、依赖-独立期产后3~14日。
3、独立期产后2周至1月。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