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春一模语文答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质量监测(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1.【参考答案】A(3分)
【解析】A项“使人民了解教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分析错误,“教育”与原文所说内容不符。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2.【参考答案】C(3分)
【解析】结合原文看,韩愈的言论论证唐代教化先行而刑罚居后,朱元璋修订《大诰》和《大明律》两个论据是用来论证明朝严刑治国同时德化天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参考答案】D(3分)
【解析】断章取义,以部分代整体。“必须以德化民”不够全面,结合原文,应该是“以法治国与以德化民相结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参考答案】B(3分)
【解析】“交代情节发展的走向”属于过度解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5.【参考答案】(6分)
①第一次呼喊:内心情绪的释放。在家中不被重视的压抑,进入林子的喜悦,青春的躁动,这些情绪都寄托在了这呼喊中。②第二次呼喊:对自我的探寻和对自由的向往。“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意味着她对自我的存在进行着寻找:“大树林子绿蒙蒙,多宽敞啊”暗示了她对自由的向往。③第三次呼喊:对爱情的渴望。“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由此可见二兰子渴望着对方的回应。(答出一点给2分,三点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
6.【参考答案】(6分)
观点一:好,①故事发生在林子深处,人物活动场景设定在树林深处,是小说情节展开的重要背景。②林子生机勃勃,自然原始,有助于衬托二兰子充满青春激情、单纯美好的形象特征。③林子象征爱情的萌动、生命的张扬与作者表现青春悸动、凸显人性之美、彰显原始生命力的主旨吻合。④林子有一种生命的自然美,更有一种未知的神秘美,文章更有诗意。
观点二:不好。①小说的线索和重点描绘的是林子深处的声音,声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几次呼喊和与此相关的心理活动完成的。声音是人物与林子与他人沟通的手段。③声音象征着生命的律动与张扬,象征着青春激情和自由,声音使林子有了活力,更彰显林子的神秘美和自然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参考答案】D(3分)
【解析】“向与人们基本生活相关的传统产业”错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8.【参考答案】A(3分)
【解析】A(B项,“非外在因素”错,原文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C项,“参与企业管理”无中生有;D项,强加因果。)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9.【参考答案】(6分)
①政府重视。国家的创新政策,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打造区域名片的引导和支持。
②新经济时代,各类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出现的社会土壤。
③投资者看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前景,敢于投资。
④独角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成长的特点,并且形成了发展的生态圈。(6分,每条2分,答出任意3条即可得满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和归纳的探究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长春一模语文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11-29
最近更新